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

ID:34553381

大小:70.6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7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_第1页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_第2页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_第3页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_第4页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高性能混凝土概念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主要技术指标。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对以下性能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要求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二.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水泥: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熟料中的GA含量W8%,京沪高速铁路中限制GAW6%;碱含量W0.80%,当骨料具有碱一硅酸反应活性吋,水泥的碱

2、含量不应超过0.60%。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o2.细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吸水率应不大于2%。细骨料应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细度模数要求22.3%。细骨料的碱活性就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且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釆取抑制碱一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人工砂及混合砂的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o3•粗骨料:粗骨料

3、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二级级配碎石,C505-10mm,10-25mm,C305~16mm,16-32.5mm.4.矿物外加剂:用于改善碗耐久性能而加入的、磨细的各种矿物掺合料。品种: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灰、铁灰、稻壳灰、沸石粉。在高性能混凝土中,主要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强度等级不大于C50的钢筋混凝土宜选用国标I级或II级粉煤灰,但应控制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5.0%,细度不大于20%;强度等级不

4、小于C50的预应力混凝土宜选用国标I级粉煤灰,但应控制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1.0%o粉煤灰常与矿粉双掺,掺量不得小于20%o5.外加剂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外加剂须经铁道部鉴定或评审,并经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外加剂宜采用聚竣酸系产品,在施工时,应做减水率试验和含固量实验。6.水拌合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的品质应符合表1的要求。不得使用海水拌合和养护。表1拌合用水的品质指标项目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pH值>4.5>4.5>4.5不溶物,mg/L

5、<2000<2000<5000可溶物,mg/L<2000<5000<10000氯化物(以C1计),mg/L<500<1000<3500硫酸盐(以SO产计),mg/L<600<2000<2700碱含量(以当量嘔0计),mg/L<1500<1500<1500三.高性能混凝土对施工技术的要求1•搅拌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掺合料±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2・运输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6、。混凝土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前入泵。全部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情况下,应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3•浇筑(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2)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周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吋,其抗腐蚀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当采用塑

7、料垫块时,塑料的耐碱和抗老化性能应良好且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o(3)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C。(4)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5)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