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

ID:34555510

大小:60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7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_第1页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_第2页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_第3页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_第4页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海一中2018-2019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高二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习惯养成总分内容中国古代思想西方人文主义中国近代思想演变材料解析卷面整洁100分分数35分35分30分30分3—5分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B.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C.强调“仁”和“仁政”D.强

2、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可知题中考查儒家思想中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并具有实用性的内容,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德治”和“君轻民贵”都是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与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并具有实用性不符。故A选项错误;礼仪和社会责任思想是儒家思想中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并具有实用性的内容,符合题意,故B选项正确;“仁政”也是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故C选项错误;“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与题意不符。故D选项错误。2.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他说

3、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A.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B.糅合其他学派而成C.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D.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可以得出董仲舒的学说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董仲舒发展了《春秋》之说,但无法据此得出《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B选项错误,董仲舒的学说除了儒家学说之外,还糅合了像法家、阴阳家、道家等各派的学说,但材料中没有体现;D选项错误,董仲舒的学说迎合了儒学传统和

4、汉武帝维护“大一统”的需要,但材料并未体现。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3.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摈弃汉唐训诂之学”“回复圣人之道”,可以看出,宋明理学强调义理是为了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故答案为D项。三纲五常是汉朝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与宋明理学所强调的圣人之道不符合,排除A项;B项不符合宋明理学的内容,排除;C项是宋明理学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能说宋明

5、理学强调义理就是为了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特点4.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约公元前9到公元前8世纪),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______;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材料空白处应是A.权力与金钱B.上帝和法律C.民主与科学D.德行与智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的思想主要是智者运动以及苏格拉底的主张,后者主张“美德即知识”,故本题选择D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贤者的精神觉醒·苏格拉底5.准确的时空观念

6、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但丁《神曲》在①诞生B.彼特拉克在②发表《歌集》C.卢梭在③宣传社会契约论D.马丁·路德在④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地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结合相关所学可知,但丁的《神曲》在意大利诞生,故A选项错误;彼特拉克在意大利发表《歌集》,故B选项错误;卢梭在法国宣传社会契约论,故C选项错误;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故D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6.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

7、反映的是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C.天赋人权学说D.三权分立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所有公民一致同意”便可“合法”破坏契约,这强调了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社会契约的意思是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要遵守,并非材料体现的重点;C选项错误,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这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而天赋人权是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