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

ID:36276308

大小:333.8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08

上传者:老李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静海一中高一第一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9为单选题,10-13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上珠峰,如图所示是火炬手从拉萨攀登到珠峰峰顶的线路示意图,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路程等于位移大小B.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位移大于路程的大小C.计算登山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AB、因为轨迹是曲线,故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故AB错;C、D、计算登山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时,火炬手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故C对,D错误;故选C【点睛】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距离,与运动路线无关.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时,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2.下列诗句描绘的情景中,含有以流水为参考系的是(  )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人在桥上走,是以地面做为参考系,桥流水不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故A正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以大地做为参考系,故B错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以地面做为参考系,故C错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以地面做为参考系,故D错误.故选A.考点:参考系.3.甲、乙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图中所示地形的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经在图中标出,则()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B.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C.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D.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答案】BC【解析】图像中为实际的运动轨迹,位移为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两者位移相同,路程为路径的长度,所以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BC正确4.小球从3m高处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被水平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在这个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4m,3mB.3m,1mC.3m,2mD.4m,2m【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解:小球从3m高处自由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由于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s=3+1m=4m.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大小为2m.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5.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肯定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解:A、因为河岸上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旗帜的飘动方向判断,风是从左向右刮的.A船上旗帜向右,有三种可能:一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右;二是A船向左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右,把旗帜刮向右;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右,故A、B错误.C、如果B船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旗帜的方向明显和河岸上旗子方向相反,如果B船向左运动,旗帜只会更加向右展.所以,B船一定向右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左飘动的情况.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才能作答.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则A.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B.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了2m/sC.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m/sD.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m/s【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v=v0+at,根据题意a=2m/s2,t=1s,从数学知识可知,v-v0=2m/s,而v不一定是v0的2倍,故A错误;由上分析可知,v-v0=2m/s,则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故B正确;由于某一秒初与前一秒末是同一时刻,则物体在某一秒初的速度与前一秒末的速度相等,故C错误;某一秒末与前秒初时间间隔为2s,则速度的增加量为4m/s,即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4m/s,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7.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甲运动的时间为t1,乙运动的时间为t2,则对于甲来说有解得对于乙来说有则故t2>t1即甲车用的时间少,即甲车先到达.故A正确. 故选A.8.如图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5t2+4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B.质点做匀减速运动,t=8s时质点离出发点最远C.质点的初速度大小是20m/sD.t=4s时,质点的速度为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0m/s,加速度为-10m/s2,由位移图像知,t=8s时质点的位移为零,ABC错误;由知t=4s时,质点的速度为零,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9.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段时间内的A.加速度大小比为1∶3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C.位移大小之比为2∶1D.位移大小之比为1∶2【答案】D 【解析】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可得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B错误;图象包围的面积代表位移大小,则位移大小之比为1∶2,C错误、D正确。10.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C.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它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D.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答案】AC【解析】试题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瞬时速度的大小表示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概念不同,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A正确;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是速度的平均值,它有大小,有方向,也是标量,故B错误;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它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故C正确;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说明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零,但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等于零,故D错误.1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B.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为零C.速度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D.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一定不是零【答案】BCD【解析】【详解】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其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而与速度的变化快慢呈正比,故BCD正确,A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CD12.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图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往复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往复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路程为6m【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位移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甲图中斜率为定值,即甲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是初末位置差即,选项A对B错。速度时间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对照乙图,斜率不变即加速度不变,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以上面积为正,所以前三秒位移为,后三秒位移,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前三秒速度为负方向,后三秒为正方向,所以总路程为,总位移为,选项CD对。考点: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13.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前两秒加速度为5m/s2B.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6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8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答案】AC【解析】 【详解】A、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0~2s内,2~6s内的,即全程加速度方向变化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每一段内是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B、4s末物体的位移为4s内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所以4s末物体没有回到出发点;故B错误.C、由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且在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位移为负,可知8s末物体位移为0,又回到了出发点;故C错误.D、由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且在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位移为负,可知:4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问题,抓住图象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4.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为_____V以下,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_______s打一个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将纸带穿过_____,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要放在纸带的_____面;打点时应先_______,再让纸带运动.【答案】(1).交流(2).6(3).0.02(4).两个线位孔(5).上(6).接通电源【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的交流电,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们每隔0.02s打一次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两个限位孔,复写纸要放在纸带的上面;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稳定后,再让纸带运动。故填交流60.02两个限位孔上接通电源15.一位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振针压得过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若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打点计时器不打点,故A错误;点痕的轻重和电源电压不稳有关,电源电压不稳不会导致短线,B错误;电源频率不稳,只会影响打点的时间间隔,不会影响点的形状,不会造成短线,故C错误;打点针压得过紧,振针和纸带接触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短线,故D正确.考点: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名师点睛】解决该题要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电压不稳影响点痕的轻重,电源频率不稳会影响打点的时间间隔,打点针压得过紧影响点的形状.16.如图甲、乙所示为两个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质点做________运动,乙质点做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静止”)运动.(2)甲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乙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3)甲、乙两质点运动的方向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答案】(1).加速(2).减速(3).1(4).3(5).相同【解析】【详解】(1)甲的速度在增加,所以做加速运动,乙质点的速度在减小,所以做减速运动;(2)初速度指的是刚开始时刻的速度,从图象中我们可以看出甲的初速度为1m/s,乙质点的初速为3m/s;(3)因为在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质点的速度都是正值,即朝着正方向运动,所以运动方向相同。故本题答案是:(1).加速(2).减速(3).1(4).3(5).相同17.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1)根据纸带上所给出的数据,计算C、D两点的瞬时速度,VB=______m/s,VC=______m/s,VD=______m/s.根据图象求纸带运动的加速度a=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以打A点时为计时起点,作出小车的v-t图线方法提炼(3)根据上面两道题说明求解纸带上某点速度的方法是:_______【答案】(1).0.80(2).1.0(3).1.2(4).2(5).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解析】【分析】由于相邻的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利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求解即可【详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2)以打A点时为时间的起点,利用描点法,得出图象如下所示: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有(3)本题求速度的方法利用率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三、计算题(18题9分,19题10分,共19分) 18.物体以初速度3m/s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m/s2,求:(1)物体4s末的速度是多大?(2)物体在5s内运动了多长位移?(3)物体运动54米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11m/s(2)40米(3)6秒【解析】试题分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代入数据得:(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知:代入数据得:(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知:解得:考点:匀变速直线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9.一汽车以v=3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有事故,司机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汽车司机开始紧急刹车,又经过3s后汽车才停下来,整个过程汽车运动了60m,求(1)司机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发生的位移大小;(2)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3)从发现前方有事故经2.5s汽车的瞬时速度;【答案】(1)15m(2)10m/s2(3)10m/s【解析】【详解】(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2)经过3s后汽车才停下来所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为(3)由于人有反应时间,所以从发现前方有事故经2.5s汽车的瞬时速度 【点睛】人在反应时间内做了匀速运动,在做减速类问题时要考虑这个因素。20.国庆大假期间,国家取消了7座及其以下的小车在收费公路上的过路费,给自驾游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交通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国家规定了免费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在专用道上可以不停车拿卡或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大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vt=6m/s,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v0=30m/s,制动后小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4m/s2.试问:(1)大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多远处开始制动?(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a2=6m/s2的加速度加速,则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为多少?【答案】(1)108m;(2)4s.【解析】(1)vt=21.6km/h=6m/s,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v0=108km/h=30m/s,小汽车进入站台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据收费站x1处开始制动,则:vt2﹣v02=2a1x1即:62﹣302=2×(﹣4)x1解得:x1=108m(2)小汽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前后两段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减速阶段:vt=v0﹣a1t1加速阶段:v0=vt+a2t2则加速和减速的总时间t=t1+t2=10s在加速阶段:v02﹣vt2=2a2x2302﹣62=2×6x1解得:x2=72m则总位移x=x1+x2=180m若不减速所需时间t′==6s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t=t﹣t′=4s 点睛:此题运动的过程复杂,轿车经历减速、加速,加速度、位移、时间等都不一样.分析这样的问题时,要能在草稿子上画一画运动的过程图,找出空间关系,有助于解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