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历史命运

辩证法的历史命运

ID:34569932

大小:503.9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8

辩证法的历史命运_第1页
辩证法的历史命运_第2页
辩证法的历史命运_第3页
辩证法的历史命运_第4页
辩证法的历史命运_第5页
资源描述:

《辩证法的历史命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38卷第4期2010年7月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如urna/ofLiaon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V01.38No.4Jul.2010●^‘^^1■■-^^^_qb一■^4q¨-h.^,~;哲学问题研究joo·1P-卅、h,“●7●、P·1h-●7●噜·1r叶—o辩证法的历史命运沈亚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吉林长春130012)摘要:辩证法就其本真意义来讲,它不是“客观规律学”,它的本质、内容、形式和对立面不是我们以往所理解的那些东西。它

2、是属于主观世界,是自由研究与批判思维的艺术与方法。它的本质是批判与革命。它的形式是对话与辩驳。它的敌人是独断论与诡辩。它的内容是无穷的丰富与具体。在任何哲学思维的领域,它都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和排除谬误的强大武器。然而辩证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命运坎坷,这种情况有着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有着特定时代之文化、政治背景的社会历史原因。在历史上真正意义的辩证法是在自由民主文化中产生和成长,相生相伴,同呼吸共命运的。民主生而辩证法长,民主衰而辩证法亡。正是由于我们当前进入了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伟大时代,革命与批判意义上的

3、辩证法本质才得以还原。关键词:辩证法;独断论;诡辩论;民主文化;思想解放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9l(2010)04—0013—06一、辩证法理论产生与变迁的二方面根源2008年,《哲学动态》第8期刊登了一篇青年学者的论文,文中提出必须抛弃国内学术界以往研究辩证法的二个教条,一是黑格尔教条,也就是把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辩证法本质、内容的论述作为理解辩证法理论的主要资源。二是本体论教条,也就是把辩证法理解为关于客观世界存在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1]。其实这二个教条都是来自于前苏联哲学的教条。所以我们

4、还必须抛弃第三个教条——前苏联正统哲学关于辩证法理论的教条。只有在抛弃以上教条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进行科学的再学习、再认识,才可能恢复其批判与革命的真实本质,复活其作为检验真理和排除谬误之标准的理论功能。摒弃前苏联哲学的教条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辩证法不是客观存在发展规律的科学,不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辩证法实质与核心不是矛盾和对立统一。它的内容也不是几条抽象的规律和几对范畴,它的敌人不是形而上学,总之,辩证法不是黑格尔所说过的,不是前苏联学术界传递给我们的那些东西。那么它是什么呢?辩证法是自由研究与

5、批判思维的学术态度与方法,它的本质是批判与革命,它的形式是对话与辩驳,它的内容是无穷的丰富和具体,它的敌人是独断论与诡辩论。这结论有些是马克思说过的,有些即使是马克思没有说过,也是和马克思的观点相一致的。20世纪我国思想界的最大成就是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21世纪里我们还必须确立“辩证法是排除谬误的试金石”。这两条原则整合起来才会有更为全面彻底的思想解放。辩证法有两个天敌,一个是独断论,另一个是诡辩论。“变戏法”是群众对辩证法在中国遭到扭曲异化的一种讥讽。如果说诡辩论是辩证法的水货,是侧面的敌人,那么独断论

6、则是辩证法的正面敌人。“教条主义”和“独断论”这两个词都来源于收稿日期:2010—05—10修改日期:2010—06---05作者简介:沈亚生,男,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外国哲学。万方数据14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正英文中的dogmatism一词。但中文里前一词侧重的是固守于理论经典和权威,这个词更适用于对西方中世纪宗教理论本质的透视。后一词“独断论”侧重的是同守于一己之见排斥他人,这个词更适用于对哲学低级理论形态的透视。独断与教条哲学的典

7、范形式就是西方中世纪的教父学,这种理论的本质特点就是绝对的独断,对教义和教条不容任何怀疑与批判。教父们则把任何不敬都当成异端而加以排斥,而且总是用暴力来维护自己。独断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为根深蒂固的顽症。中国先秦时曾有过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但是自从“两汉”以后就确立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方法论基础就是专言独断。这是因为任何对权威与传统的怀疑批判都被看成是对专制政权的最大威胁而加以取缔。一些研究辩证法历史发展的人往往遵循前苏联哲学教条,认为辩证法的历史就是古代的朴素辩证法,近代德国哲学的唯心主

8、义辩证法,然后就是立足于19世纪三大科学成就和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唯物辩证法。然而在许多具体的历史时期和民族文化中,在当代历史中,辩证法的面目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和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对这样的问题这些人就只能陷入迷茫之中。辩证法的本质、内容、形式和对立面本来是一个不难把握的问题,可是为什么在19世纪初的德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