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ID:34709366

大小:55.4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9

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_第1页
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_第2页
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_第3页
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_第4页
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我所谓“废墟”是指含有一定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遗存,跟那些没有时间距离的、遭受天灾或人为破坏的瓦砾堆与废弃地没有关系。废墟这两个字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同胞的心目中还只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一个被人厌弃的场所,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天灾后变成的荒凉地方”;《辞海》的解释也是简单的一句:“受到破坏后变成的荒芜的地方。”连个主语都没有:是什么遭受破坏?是一块稻田,还是一条水渠,抑或一片树林?这些东西遭受破坏的结果只能叫荒地。诚然

2、,按照中国文化去理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须知欧洲自近代以来“废墟”这个语词的含义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被赋予了文化和美学的内涵,变成了学术概念。从文艺复兴到“断臂维纳斯”“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

3、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随着人的自我意识在“神”面前的觉醒和对古代伟大哲学思想的发掘和发扬,使这样一种宏伟的追求成为了可能。这使得文艺复兴成为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氛围里,人们对前人伟大创造的历史证物,哪怕只是一方残垣断壁,一堆碎石瓦砾,也刮目相看了!从这时候起,欧洲人也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家薄伽丘,就最早将古希腊伯罗奔尼撒地区带

4、有废墟的田园风光写入作品;后来越来越多的画家把废墟作为他们绘画的重要题材或主题。16世纪的弗兰德(现比利时北部以及与之相交的荷兰、法国的一部分)画家勃利尔(1554-1626)的名画《罗马遗迹》《风景与废墟》和《古罗马神庙废墟景色》等首先引起反响。17世纪法国的两位大画家普桑(1594-1665)和洛兰(1600-1682)都有这方面的癖好。前者的名作《阿卡迪亚牧人》《景色·圣马太与天使》《花神帝国》和后者的名作《意大利海岸风光》《特洛伊战士告别迦太基女王》《罗马瓦希西诺小广场》等都将优美的景色与残破的废墟景观融为一

5、体,以自然之美衬托人文景观的魅力与崇高,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再往后一个世纪,即18世纪,意大利的几位建筑师兼画家就描写废墟的兴趣和数量而言,都比前人有增无减。马尼亚托(1667-1749)和卡纳莱托(1697-1768),他们画笔下的废墟已不是仅仅作为点缀或陪衬,而是作为主题来表现了。如前者的《盗匪的巢穴》和后者的《古代遗迹的幻想》等都表现了他们对古代遗迹的陶醉。但就数量和水平来说,当首推杰出的建筑师兼艺术家皮兰尼希(1720-1778),他以铜版画见长,以表现建筑内景为爱好,创作了大量的建筑画作品,有“建筑伦勃朗”

6、的美称。《罗马大斗技场景象》《哈德良庄园中的阿波罗神庙》《哈德良宫中的阿波罗神殿遗址》《马尔萨鲁斯剧场废墟》《圣海伦陵墓遗址》《喷泉与洞室的废墟》《萨路特的神殿遗址》《尼禄金宫的餐厅遗址》等规模宏大的室内铜版画都是他留下的杰作。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艺术家画笔下的废墟都不单是整个城市或村庄的遗址,而主要是单体建筑的残留。即是说,欧洲人的废墟概念比我们宽泛。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其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欧洲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工业发展,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

7、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反应,尤其在德国浪漫派那里引起强烈的反响。他们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德国浪漫派画家以卡斯帕尔·大卫·弗里德里希为代表,他画了很多以废墟为题材的绘画,如分别于1807年和1834年画的同题油画《冬天》《雪中的修道院墓地》《冬天的橡树》《艾尔登那教堂遗址》《艾尔登那废墟夜景》以及水彩画《残堡》等等,在欧洲画坛产生很大影响。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

8、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但这无损这件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她依然与无头胜利女神以及蒙娜丽莎一起成为卢浮宫三件镇馆之宝,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也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废墟”何以是美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