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现“小候鸟”探亲潮

暑假现“小候鸟”探亲潮

ID:34714869

大小:51.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上传者:U-25918
暑假现“小候鸟”探亲潮_第1页
暑假现“小候鸟”探亲潮_第2页
暑假现“小候鸟”探亲潮_第3页
资源描述:

《暑假现“小候鸟”探亲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暑假现“小候鸟”探亲潮多数打工家庭以电话沟通■多数打工家庭日常沟通以电话为主,比较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互动和沟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打工者沟通方式更多元,也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互动与心理沟通暑假来临,火车站再现“小候鸟”探亲潮。近日,记者在火车站出站口走访,见到一组特别镜头,有的孩子见到爸妈便扑向怀中,相叙许久。而大多数孩子见到爸妈却显得有点“陌生”,或羞涩不语,待陪伴者提醒说“快叫爸妈”,孩子才开口。打工父母与留守孩子间是否正形成一道隐形“高墙”?据调查显示,由于交流沟通的匮乏,儿童与外出父母间“亲情陌生化”现象显现。近日,记者寻访几个外来打工家庭,发现多数打工家庭日常沟通仍以电话为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打工者沟通方式更多元,除了物质补偿外,也重视与留守孩子进行情感互动与心理沟通。文/记者肖桂来出站镜头:奶奶带着两娃来广州找爹妈每年暑假开始,大批在家乡留守“小候鸟”乘车从老家南下广州,与在外打工父母团聚。昨日上午,记者蹲守在广州东站出站口,希望记录下留守儿童经历漫长分别、等待,见到父母一瞬间的团聚表情。每天上午8时至12时,是安徽、河南、湖北等劳务输出大省始发火车集中到达广州的时间。昨日上午10时许,广州东站4号门被接站人围住,刘军每隔几分钟就看一次手机,“火车晚点了?”10时40分,出站口显示屏滚动新信息,“K237列车,进站”。刘军手里的手机响了,“军呀,我们到站了。”刘军和妻子在增城新塘一家牛仔服装厂打工。他今天专门请假来接从河南老家来广州的母亲和两个孩子,刘军和妻子去年过年也没有回家,和孩子已分别整整一年了。电动铁闸门打开,检票人员到位,远远看到出站隧道里人流走来。“爸爸、爸爸,我在这里!”一位中年男人远远听到女儿的叫声,也大喊女儿的名字。女孩兴奋地扑到他的怀中。“女儿真乖!”接站男子蹲在地上等候。随后三人有说有笑离开车站。看到这一幕,刘军心里也甘甜。刘军说,今年母亲已6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看到别人家孩子暑假都送爸妈那边,就执意要送两个孩子来广州。说话间,刘军看到出站隧道一个瘦弱身影,“妈,我在这边。”刘军喊了一声。老人肩上背了一个大包,两手各拉着一个孩子检票出站。出站口,孩子的手仍拉着奶奶,“妮,快叫爸!”老人提醒了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叫了声“爸爸”,另一个孩子依然攥着奶奶的手,没说话。刘军一脸尴尬,说“跟爸爸走吧,咱回家去看看!”刘军所说的“家”是在增城新塘某城中村的出租屋,刘军接过母亲肩头的一大包土特产,母亲两手拉着两个孩子,一起走向公共汽车站。 调查研究:留守儿童“亲情陌生化”现象显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组织“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在对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等五省的留守儿童群体调查后,于近年发布研究报告《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该报告表示,由于地理空间上的长期分离、日常联系的松散以及相聚时间的短暂,使得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在情感上的距离逐渐拉大。该报告指出,“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匮乏,情感支持的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儿童与外出父母间‘亲情陌生化’的现象开始显现”。该报告显示,留守儿童普遍感觉孤独无助,心理压力增加,37%的留守儿童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家庭关爱的不足对留守儿童性格的发展和人生观的养成带来了不利影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郭巍青教授表示,留守儿童和打工父母之间亲情陌生化、生疏化问题是值得关注的社会话题。郭教授建议,首先家庭要努力去做好,父母要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改变重物质补偿轻亲情的交流现状,在给予留守儿童丰富物质条件的同时,也更应注重情感与心理的沟通与交流,让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再次,一些专业社工力量可以介入,发挥专业社会组织的力量,给予这些打工家庭以专业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与孩子更好地进行情感互动、心理沟通。记者寻访:打工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打工父母是怎样和留守在家乡的孩子进行沟通的呢?”近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寻访了几个在广州打工的家庭,了解他们与留守孩子在情感与心理沟通方面的情况。从事废品收购的家庭:给孩子买一个手机妈妈每天打通电话在海珠区黄埔古港附近的一间出租屋里,来自安徽金寨的邓先生和妻子住了5年,邓先生今年37岁,几年前和妻子来广州做废品收购生意,两个孩子则留守在老家读初中。邓先生表示,每年暑假都让孩子来广州,只不过今年女儿要准备中考,只有儿子过来。出租屋地方虽然小,但是孩子来了,屋里才能多些欢声笑语。对于沟通问题,邓先生说,妻子和女儿交流比较多。每天忙完了都要打一通电话,有些话我不好去说。“我们给女儿买了个手机,办了两个亲情号码,一个号码亲情时段不够用呀。”邓先生妻子说,女儿明年中考,电话会打得更勤快些。“要提醒孩子多注意营养、专心复习。”邓先生强调。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外来务工家庭都采取了电话的交流方式。交流内容主要涉及学 习生活情况、老人健康情况、家乡的事情、打工情况等。不少打工者表示,他们对于孩子会特别强调在学习、人身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情况,但对在感情与心理困惑方面却较少沟通。在教育机构工作家庭:孩子配备电话电脑关注微博随时沟通小陈今年34岁,曾在河南驻马店某乡镇中学教书,4年前,他辞职来广州某教育机构工作。前两年,老婆也来广州某制鞋公司打工。“准备让儿子来广州读书,留守在家的女儿都读初中,在奶奶家住半年,姥姥家住半年。”小陈表示。由于当过中学老师的缘故,小陈很重视和女儿的沟通。“她在青春期的有很多困惑,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不然很容易走错路。”小陈说,他过去在乡镇中学教书时,就发现一些留守孩子因缺乏沟通,最后染上不良习惯。小陈表示,沟通方式很多元,沟通内容也很广泛。目前,他不仅给女儿买了手机,还配了电脑,有时间就可以QQ视频。“最近女儿迷上了微信,经常给我发语音聊天。”小陈说,他也学会了微信,有时间还和女儿尝试下新工具。对于留守在家的女儿而言,小陈认为心理情感的沟通比物质更为重要。“比如恋爱感情话题、人际间沟通、学习压力释放等话题,有点隐私,但我都会尝试去引导。”小陈说,他关注了女儿的微博,可以随时随地沟通。留守孩子:我想和爸妈一起吃饭!夏飞今年10岁,是湖北罗田某山区农村的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在广东东莞打工3年,每年只在过年回家然后匆匆返回。今年暑假,父母在东莞租了一个大房子,准备接夏飞来广东东莞过暑假。夏飞说他不知道广东在哪儿,只是听奶奶告诉他,爸爸妈妈在服装厂工作,如果爸妈不去打工,他就没有钱交学费。前几天,爸妈往家里打了几个电话说去东莞过暑假的事。电话那边妈妈哄夏飞说,“妈妈给你买遥控汽车、带你去海边,好吗?”夏飞一个劲地说好。放下电话,夏飞告诉奶奶,“不要遥控车,我想和爸妈一起吃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