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亏引起气虚血滞

肝肾阴亏引起气虚血滞

ID:34717293

大小:52.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肝肾阴亏引起气虚血滞_第1页
肝肾阴亏引起气虚血滞_第2页
肝肾阴亏引起气虚血滞_第3页
肝肾阴亏引起气虚血滞_第4页
肝肾阴亏引起气虚血滞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肾阴亏引起气虚血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肾阴亏引起气虚血滞,气血运行不畅时日已久而引起肝硬化。这是早期肝硬化的常见病因。那么什么是肝肾阴亏,气虚血滞呢?       先从肝肾阴虚谈起。肝肾亏虚是指的肝血虚和肾精虚,因为肝肾同源,所以常并称为肝肾亏虚。传统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脏腑功能的调节中心,是"生命之源",源足而水旺,源枯而水竭,肾气的盛衰,即体现人生命力的强弱。肾位于五脏最低位置,生殖器官的病变与肾密切相关,踝、膝、腰关节的某些症状也反映了肾脏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和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再加上操劳过度、紧张焦虑、疲劳烦闷、饮食无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肾气亏损,导致机体功能的失调,产生

2、心悸失眠、体倦头晕、耳聋耳鸣、性欲减退、阳萎遗精、面容憔悴、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极大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症状很多都是肝肾阴亏所致,像女性月经紊乿、经量时多时少、经色鲜红,头晕耳鸣,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痛、心悸失眠,口燥便结,皮肤干涩,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这些症状中的三种或以上同时出现就应怀疑是肝肾阴亏的临床表现。       慢性肝炎的病位虽然在肝胆,但肝肾同源,病久又久损伤肾,表现为肾气不足,肝血亏虚或肝肾两虚之症。肝藏血,肾藏精,肝血必需依赖于肾精的滋养,肝的功能才能正常。医学研究表明,慢性肝炎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3、(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有关。       肝肾阴亏气虚血滞型肝硬化常见的症状有:面色晦暗或黧黑;全身疲倦乏力;形体消瘦、易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急躁;腰膝酸痛;胁下隐隐作痛;口干舌燥;小便发黄;舌苔发白,舌质发红;脉象纤细。       这种类型的肝硬化在治疗上以补气活血、益肾柔肝为主。具体来说,在药方中加入当归补气养血,以白芍、生地黄、阿胶珠养血柔肝,肝肾之阴精来源于后天脾胃的滋养,所以在养肝肾的同时还要补脾胃,特别添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等。在用药上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过于重用清热解毒的祛邪成分,有可能会加重病情,严重者还有可

4、能引起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所以治疗上一定要以扶正补虚为主,以益气健脾养血为关键。只有将脏腑功能调理得当才能使气血运行舒畅,症状得以从根本上消失,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 1.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本证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为审证要点。2.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血在功能上存在着差别,但气和血之间又存在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母四个方面的关系。如果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失调,出现临床症

5、状,就叫气血不和或气血不调。3.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在临床会出现一系列精血不足的阴虚症象。4.“湿热”是中医的专业术语,包括病因学和证候学二方面概念(一言难尽)。因此,它的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谓的“湿邪”和“热邪”相兼引起,临床既有头身困重,脘痞呕恶,纳呆便溏,尿浊带多,黄腻、脉滑等“湿”象,又有身热烦躁、口渴面赤、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热”象。两“象”互见而复杂多样,而治疗也就相应地要用清热化湿的中药组方服用,饮食宜“清、淡”。5.脾肾阳虚证,外邪入里、劳倦内伤,久病虚损均可导致脾肾两脏阳气虚衰。久泻久利、水邪久踞,致脾肾两脏阳衰,或他脏虚损渐及于脾肾,均可造

6、成两脏同时虚衰而为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提示脾肾两脏机能减退、运化失职,水湿停滞、阴寒内盛、全身脏腑功能失调。脾肾阳虚是以虚为主夹有实证之证候。主症:下利清谷、腰膝酸软、肢体浮肿、形寒肢冷。临床表现:下利清谷或久泻滑脱或五更泄泻,少腹冷痛,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45回答者: 又叫“肝肾阴虚”。肝和肾在生理上是互相资生密切联系的。肾阴不足必然导致肝阴不足;肝阴不变,也会使肾阴亏损。故临床上肝肾阴虚的症状常同时出现,如眩晕头胀、视物不明、耳鸣、五心烦热、遗精、失眠。腰膝酸痛、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或细而无力等

7、。可见于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眩晕、月经不调等内伤杂病或急性热病的末期。(三)肝肾亏损症病因:久病失调;年老体衰。临床表现:久痹不愈,反复发作,或呈游走性疼痛,或呈酸楚重着;甚则关节变形,活动不利,痹着不仁,腰脊酸痛,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无华,舌淡少苔,脉细或细弱。食疗原则:补益肝肾,舒筋通络。食疗处方:菟丝子羊脊骨汤原料:羊脊骨(连尾)1根,肉苁蓉25克,菟丝子18克,调料适量味烹制方法:将菟丝子酒浸3天,晒干,捣末。肉苁蓉酒浸一宿。羊脊骨洗净、斩块。将肉苁蓉、羊脊骨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调入菟丝子末,调味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