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山原区水库岩溶渗漏系统工程地质研究

滇东山原区水库岩溶渗漏系统工程地质研究

ID:34949264

大小:16.01 MB

页数:167页

时间:2019-03-14

滇东山原区水库岩溶渗漏系统工程地质研究_第1页
滇东山原区水库岩溶渗漏系统工程地质研究_第2页
滇东山原区水库岩溶渗漏系统工程地质研究_第3页
滇东山原区水库岩溶渗漏系统工程地质研究_第4页
滇东山原区水库岩溶渗漏系统工程地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滇东山原区水库岩溶渗漏系统工程地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学校代码;10616UDC密级学号:2012010061成都理工大学博古学位论文演东山原区水库若溶滲漏系统工程地质研究赵勇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许模教授申请学位级别博±专业名称地质工程论文提交日期2015.05论文答辩日m2015.06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6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1/二零一五年六月独创性声巧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论文中不包含其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

2、W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冲,不巧含为获得成都理工大学或其他教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栗—一同工作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巧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1戶>^/尸年月^曰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太尝份旅乎化煮宗令了解成都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査阅和借闽。太人巧巧成都理工大学可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汇编学位论文。据库进行检索,可巧采用影印、缩印

3、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导师签名:〇^月/日如f厂年滇东山原区水库岩溶渗漏系统工程地质研究摘要水库渗漏是岩溶地区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至今仍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是直接影响水库能否成库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滇东山原区地形地貌条件独特,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地势整体平坦开阔,切割较浅,而四周河谷深切,地势陡降数百米;构造复杂,褶皱开阔平缓,陡倾角断裂交织发育;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发育。滇东山原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水库岩溶渗漏的水动力条件因山原周边深切河谷的存在而显著不同。此外,

4、山原区于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水库大多存在岩溶渗漏病害问题。显然地,对这样复杂背景下的水利工程岩溶渗漏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论文基于系统工程地质研究的观点,深化了高原分水岭地带及河谷斜坡地带岩溶发育的独特性以及控制因素,划分了滇东山原区的主要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和含水系统类型,总结了研究区内岩溶水流动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在对区内20余个既有病害水库水文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原区内水库渗漏的地质模式,并结合拟建黑滩河水库的工程特点,构建了山原区水库渗漏的评判方法和流程,进行了防渗论证,为黑滩河水利工程的论证提供

5、了科学依据。最终得到了以下的重要结论:(1)根据山原区内地质结构特征(岩溶层组和非岩溶层组的空间展布关系)、地质构造和岩溶水动力单元三者在空间上的组合情况,将区内的水文地质结构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均匀状纯碳酸盐岩平缓褶皱型,②断裂构造控制型,③间互状褶皱构造型。山原区内的含水系统可分为单层含水系统和多层含水系统两类。(2)山原区的地下水交替循环主要包括两种模式:①盆地、谷地就近排泄型;②向深切河谷远端排泄型。其中,盆地、谷地就近排泄型可细分为汇水盆地型和汇水-径流盆地型;向深切河谷远端排泄型可细分为直接向区域侵蚀基准面排泄型和向深切割支

6、流排泄型两类。在山原区边缘地带,地表径流往往转化为地下径流,以岩溶大泉或暗河形式在区域侵蚀基准面附近排泄。这种水资源系统源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与地下水流之间从腹地到边缘的转换过程,是滇东山原区较为特别的“三水”转化形式。(3)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流系统分属牛栏江、南盘江、北盘江三个二级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其中,牛栏江和北盘江的三级岩溶地下水流系统类型主要为岩溶大泉型和地下河型;南盘江则以支流型三级地下水流系统为主,其四级地下水系I统则多为岩溶大泉型和地下河型。(4)牛栏江和北盘江的三级岩溶水流动系统类型(岩溶大泉型和地下河型),按照地下水流径流的串

7、联关系过程,可以将系统自上游源到下游汇细分为三个四级地下水流系统,包括:①浅表层段岩溶水流系统,地下水排入局部侵蚀基准面,系统内地表有小流量的泉出露;②深部段岩溶水流系统,地下水不受局部侵蚀基准面控制,该段地表水系为悬谷,地表基无泉点出露;③伏流段岩溶水流系统,既汇入地表径流的水量又汇入深部段的地下水流,同时又得到本段内地下水的补给。(5)山原区的水库渗漏既有可溶岩地区的,也有非可溶岩地区的,并以可溶岩地区的水库渗漏危害更为显著。根据渗漏部位、渗漏介质、渗漏距离的差异,山原区的水库岩溶渗漏可划分为常规渗漏型和向远端-深切割侵蚀基准面渗漏型两大

8、类。向远端-深切割侵蚀基准面渗漏型具有渗漏距离远,相对落差大的特点,是区内一类独特的渗漏模式。(6)针对山原区向远端-深切割侵蚀基准面渗漏类型的评判,提出岩溶含水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