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早期小说文蕴解读 毕业论文

赵树理早期小说文蕴解读 毕业论文

ID:349508

大小:5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07-26

赵树理早期小说文蕴解读  毕业论文_第1页
赵树理早期小说文蕴解读  毕业论文_第2页
赵树理早期小说文蕴解读  毕业论文_第3页
赵树理早期小说文蕴解读  毕业论文_第4页
赵树理早期小说文蕴解读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树理早期小说文蕴解读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编号:江西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 课题名称:赵树理早期小说文蕴解读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汉语文学班级:指导老师:日期:  摘要:本文从文化层面对赵树理早期小说的内蕴进行解读,以矫正以往研究中单一的政治视角切入的倾向。论文从风俗习尚、国民尤其农民身上的奴性和人性之恶三个层面对赵树理早期小说的文化内蕴进行梳理和论述。关键词:Abstract:Inthispaper,theculturalleveloftheintrinsicZhaoShuli'searlynovelstoread,tocorrectthe

2、previousstudiesinasinglepoliticalperspectivecutintothetrend.Papersfromthecustomsandhabitsarestill,thepeople,especiallyfarmersandhumanityoftheeviloftheservilityofthethreedimensionsoftheculturalconnotationofZhaoShuli'searlyfictionsortoutanddiscussed.Keywords:赵

3、树理早期小说文蕴解读(绪论你还没写)一 (这后面你应该还要再加标题)   赵树理在晚年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创作道路时,曾把自己的创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专业化之前”、“入京以前”和“在京时期”①。本文所论赵树理早期小说的“早期”,主要限定在专业化之后和入京之前即1943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之所以这样限定,这是因为:①专业化之前赵树理创作的主要是戏剧、曲艺、诗歌、杂感一类,很少写小说,偶而涉笔,也只能看作尝试之作,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创作的状态。②在京时期受到外界干扰性因素影响太多太大,赵树理无所适从,创作处于徘徊

4、、矛盾、甚至迷乱之中,作品质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正如孙犁所言:.“从山西来到北京,对赵树理来说,就是离开了原来培养他的土壤,被移置到了另一个地方,另一种气候、环境和土壤里。”“不管赵树理如何恬淡超脱,在这个经常遇到毁誉交于前,荣辱战于心的新的环境里,他有些不适应。就如同从山地和旷野移到城市来的一些花树,它们当年开放的花朵,颜色就有些暗淡下来。”“他的创作迟缓了,拘束了,严密了,慎重了。因此,就多少失去了当年青春泼辣的力量。”②③1943年至1949年这短短的几年的早期创作,则浓缩了他的小说创作精华,而

5、且这些作品最本色地体现了赵树理之为赵树理的东西。《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催粮差》、《邪不压正》、《刘二和与王继圣》等优秀之作多创作于此时。当时他以“野小”作为笔名,并自述曰:“野小者,野老之子也”③。意思是说他是乡村田野生长起来的“小”字辈。这正好从一个侧面说明其人其文都充满不加雕饰、自自然然的山野之气。这里所说文化内蕴解读,是针对以往研究单纯从政治层面对赵树理小说阐释而言的,因而这并非在作玩弄概念的游戏,而是为全面理解和把握赵树理小说提供一个理论支点和全新框架。我们知道,以往论者,

6、无论褒贬,对赵树理小说的言说都框定、滞留在政治层面:根据地权威评论家陈荒煤之所以提出“向赵树理方向迈进”的口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政治性是很强的。他反映了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基本矛盾,复杂而尖锐的斗争”④。香港学者司马长风认为赵树理的作品“在内容上受政治操纵”,“远离文学的轨道。”⑤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则这样评道:“赵树理的蠢笨及小丑式的文笔根本不能用来叙述,只能嘻嘻哈哈地为共产党作宣传。”⑥即使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这样一个学术氛围已经宽容、多元的环境中,“重写文学史”的响应和参与者之一戴光中还这样

7、评价赵树理:“他是为了搞好农村工作才去从事文学创作的,他的艺术见解常常等同于政治见解:他不认为文学是人学,不认为文学的崇高使命是研究人、表现人、从审美的角度通过艺术形象去陶冶读者的心灵,而是把文学当作一种为农村现实政治服务的特殊工具。”⑦我们知道,赵树理是一个政治意识很强的作家,他的小说自然也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不承认这一点,就无法正确认识赵树理及其小说。但同时我们又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政治性并不是赵树理小说的唯一要素和棱面。赵树理的小说被称为“问题小说”,许多从政治层面理解和言说赵树理作品的论者也大都以此作

8、为展开自己论述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和支点。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赵树理小说中的“问题”绝非只是政治问题,而“问题小说”也不是对政治更不是对政策的图解。关于“问题小说”,赵树理是这样说的:“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他又这样写道:“我的材料大部分是拾来的,而且往往是和材料走得碰了头,想不拾也躲不开。……每天尽和我那几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