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

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

ID:35158221

大小:4.09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3-20

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_第1页
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_第2页
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_第3页
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_第4页
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图书分类号密级UDC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作者姓名:许则滩指导教师:陈永久(副教授)学科专业:海洋生物学所在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提交日期:2015年4月硕士学位论文封面:-:s‘:图书分类号—一.:密级!DC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作者姓名:许则滩指导教师:陈永久(副教授)学科专业•.海洋生物学所在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提交日期:2015年4月_论文答辩委员会签字:浙江海洋学院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

2、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宄成果。文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Jl己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己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3.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幵道歉;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论文作者签名:奇糾日期:年“月&日《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

3、《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处:本人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处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论文级别:^硕士

4、•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2ly年/b日期:>0《年作者联系地址(邮编)作苕联系电话:浙江海洋学院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浙江海洋学院。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浙江海洋学院。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却甽滩指导教师签名:曰期:年r月i曰日期:如丨5年G月9日浙江海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作者

5、姓名:许则滩指导教师:陈永久(副教授)学位类别:理学硕士学科专业:海洋生物学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学院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6月6日ADissertationforMaster’sDegreeSubmittedtoZhejiangOceanUniversityMolecularIdentificationandPhylogenyofLarvalMugilidsinZhejiangCoastalSeaCandidate::XuZetanSupervisor:Dr.YongjiuChenSpeciality:Ma

6、rineBiologyDateOfSubmission:April2015摘要摘要鲻科鱼类(Mugilidae),隶属于鲻形目(Mugiliformes),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海洋和咸淡水中。尽管鲻科鱼类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学价值,但是由于其形态高度保守使得属内物种甚至属间物种都难以基于形态学特征完全的区分开来,因此其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一直未有结论性的解决。本研究采用DNA序列对浙江沿岸海域幼鱼期鲻科鱼类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同时对不同前鳞鮻(L.affinis)地理群体进行了群体遗

7、传学和系统地理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浙江沿岸鲻科鱼类DNA条形码研究:通过对来自浙江沿岸227条幼鱼期鲻科鱼类COⅠ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得611bp长度的DNA片段。共定义了48个单倍型(h),检测到183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65个简约信息位点;其中,单倍型多样性(Hd)是0.7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4858。在所有序列中共发现了6种鲻科鱼类,分别为前鳞鮻(Lizaaffinis)、鮻(Lizahaematocheila)、大鳞鮻(Chelonmacrolepis)、绿背鮻(Chelonsubvirid

8、is)、长鳍凡鲻(Moolgardacunnesius)和圆吻凡鲻(Moolgardaseheli),所有样本中前鳞鮻(L.affinis)的数量最多,占所有样本的73%。其中,长鳍凡鲻(M.cunnesius)和圆吻凡鲻(M.seheli)第一次在东海区出现。此外,前鳞鮻(L.affinis)和棱鮻(Lizacarinata)可能是同种异名。根据Kimura双参数(K-2-P)模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