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

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

ID:35193967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1

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_第1页
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_第2页
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_第3页
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_第4页
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  每一种课程定义,就像每一个课程问题一样,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出现的。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仅供参考。  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1  看到“课程”两字,自然而然大家都会想到课程表上的课。读了万伟老师的《课程的力量》一书,自己对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有些老师教了很多年的书,对他们来说课程就是自己课表上的课,这些课表上的课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对他们来说他们并不关心这些课属于什么类型,他们更多关心自己如何按计划完成自己的课程内容,而对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经验关注不够,这样的认识是有很大

2、的偏差的,正因为这样的认识,导致了我们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社会发展的变化进程中,课程的定义得到逐步发展,课程的内涵越来越宽泛了,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各种情感体验,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方案,无计划、无意识地对学生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经验也是课程。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的老师应该要持有一种整体的、敬畏的育人意识,在我们的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任何影响、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课程,我们要谨慎对待我们教育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这些均是课程的一部分,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课程观,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好。  对于课程的理解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的问题,

3、作为学校层面,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和设计,从学校自身的传统和文化上挖掘,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学校发展特点、学生发展续期去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既立意高远,又符合现实发展需要,既又长远战略考虑,有清晰可操作的课程愿景。作为一线老师,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不是课程的“局外人”,而应该是课程的“创生者”。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包括目标意识、学生意识、结构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反馈意识,我们要从这六个维度来整体规划我们的教育活动和行为方式,这样才能成为课程的动态生成者。教师的眼界决定了课程的边界。  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2  首先,很幸运的是我读了这样一本有价值

4、的书!  我可以说是一个从事教育行业没几年的“教师新手”,对教育也只是朦朦胧胧、不成体系的理解,更别说对课程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理解了。  在没有研读这本书之前,我和我校多数教师一样,只是单纯的将课程解读为教材亦或是教学科目,其次备课就只是看看参考书,“照本宣科”,没有特别强的课程意识。而通过对《课程的力量》这本书的研读,对“课程”这一概念却是有了一个系统且全新的认识。自身可以说是收获颇多。具体收获如下:  课程很大程度上能够唤起学生潜能。然而,目前一些学校课程的单一化,限制了孩子的潜能发展,家长只能靠校外兴趣班来满足对课程的需求。虽然“校外兴趣班现象”有待商榷,但另一方面却很好

5、反映了社会对课程的重视度逐渐加深。既然社会这样重视,那么以后的课程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怎么发展呢?我们作为教师又能够做些什么呢?  第一章节,就这样唤起了我读去的好奇心,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在“经典”中寻求答案。所谓的经典,就是当我们在实际中走了很多弯路,做了很多努力,最终得出的观点思想却与前人观点不谋而合。梳理七个经典课程理论近百年来的发展,都会发现一条隐约线索,那就是对人的关注,我国第八次课改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  接下来,对三、四、五章节的阅读,诸如“课程规划的取舍、学校课程的开发以及课程统整等等”问题,也相应的解决了我脑中关于“具体怎么发展”的疑

6、问。  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对于课程又能做什么呢?  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要属第六章节——“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了。  这一章的开篇是这样写的:教师的眼界决定课程的边界,创生课程从更新自己开始。细细读下来,才发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仅有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都是不够的,如果只有这些,就真的使课程边界变得狭小,进而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  首先,教师作为课程创生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包括:  1、日标意识;  2、学生意识;  3、结构意识;  4、生成意识;  5、资源意识;  6、反馈意识。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课程意识。其实,所谓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就是教师将学生、

7、学科、自身完美组织在一起的本领。  这一章中的两个课例令我印象深刻,分别是:许卫兵老师的《比的认识》和薛法根老师的《哪吒闹海》这两课的教学设计。许卫兵老师一开始从日常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比”,再让学生自主构建“比”的概念,最后又拓展延伸“广告中的比”、“比赛中的比”这些情境,让整节数学课十分开阔,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而薛法根老师的课,最大的就是教学结构的变化,其次简明的指导,抓住了重点。最后是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使整节课效果非常好。  通过这些研读,我有一个大胆的感受——“教师即课程”。  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