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ID:35254804

大小:15.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_第1页
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_第2页
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_第3页
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_第4页
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_第5页
资源描述:

《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18颐和园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

2、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教材中配有3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阁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

3、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2)对词语的理解。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三、教学建议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师可以搜集或制作颐和园的导游示意图。2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展开教学。(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并说一说理由;也可以创设带领学生到颐和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在开放式的互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件,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图画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还可以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2)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

5、会结构美。本文文脉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时可以围绕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勾画、探究,再组织讨论交流。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旅游示意图,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为完成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引路。(3)研读课文,

6、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本文用词准确,语句优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感受。可以重点从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如,写长廊的部分,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表现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写佛香阁时,耸立一词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高;一排排使我们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积之大;从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又可以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很高;黄、绿、朱红等颜色,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从这些词句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万寿山景观的壮丽。又如,作者用镜子和碧

7、玉来比喻昆明湖水的静和绿,还用一个滑字衬托昆明湖的静,意味无穷,颇具匠心。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思路,如,创设小导游带领游客游玩的情境,将自读感悟、探究作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诵读积累等整合到这一模拟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3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可以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想象画面读、对照图画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鸣。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摘抄。4本课的生字中,耸、堤、柱、栽、狮等字要注意指导读准字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iac

8、ute;;殿、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