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

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

ID:35267877

大小:16.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 _第1页
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 _第2页
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 _第3页
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 _第4页
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 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真可谓妇孺皆知!据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统计,约95%的孩子第一次认识并能背诵的诗歌,也就是这首诗;而如今的孩子可真是个聪明,他们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居然也为难住了很多家长和老师:举头望明月的李白究竟是站着还是坐着?是在屋内还是屋外?为什么要说是床前明月光而不说是窗前明月光或门前明月光?──这不,就连大伙您也都傻眼了吧?!其实呢,这首诗最令我感到疑惑不解的是:这短短20个字的小诗怎么会出现了两个相同的明月呢?这样尽管朗朗上口

2、,但似乎却显的拖沓和重复了。要知道,古人作诗可是一字千金啊!《静夜思》属五言绝句,虽不如律诗那样严格讲究平仄、粘对,但如押韵、对仗等这些基本玩意还是要考虑的。犯重即一首诗中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在五言绝句中一般是不多见的,而像这样竟连续冒出两个相同的字就有点不对劲了。李白的诗风虽然一向较疏朗,但还不至于如此不堪入目吧。正巧,我案头有一套中华书局的《全唐诗》,咱不妨细查一下──正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首诗原作竟会如此: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看到了吧,床前明月光在这里已变作了床前看月光,而举头望明月在此也改

3、成了举头望山月。这究竟有没有搞错?!笔者随即又查阅了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其中第一句均作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斌《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木秉《唐诗品汇》也都是如此。这首诗的变化和分歧主要是出现在明、清两代,明代赵光等在万历刊本的《唐人万首绝句》首先对此作了修改: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儿,第三句改为了举头望明月,但第一句仍作床前看月光;而在清代王士真《唐人万首绝句选》、沈德潜《唐诗别裁》里,又产生了变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里,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改成了床前明月光,而第三句未作改变。一直到了乾隆年间,在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才真正将第一、第三两句的变化完整放在一起;经过其发扬光大,终于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耳熟能详的《静夜思》。众所周知,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因此,《静夜思》中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两句的真实性是毋容置疑的

5、!但明、清两代文人为何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断加以修改呢?难道该诗真的存在较为明显的瑕疵不成?──确实,就是在这首普普通通的小诗中,我们却不难发现有两处与日常生活习惯不符的描述:首先,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似乎就很难自圆其说。因为,卧室内床前的月光一般是通过窗口照到地面上的。唐朝那时候窗管叫瓮窗,也就跟现在的29寸彩电屏幕差不多大,月光通过它照在地面只能是那么方方或窄窄的一小块;霜的概念则不同,它呈现在地面的景象势必是一大片的。我想,要让李白将一小块白蛋糕似的月光错觉为疑是霜,恐怕他是喝得酩酊大醉也做不到!除非屋顶全漏整个房间

6、都被月光笼罩了;其次,举头望山月这一句也有矛盾。大伙知道,这月亮总是从东北升起,西南下落(或相反),而古代卧室的窗子和现在一样大多是呈南北向的;山月则表明月亮刚刚升起不久,因此,从视觉的角度分析,诗人当时在室内窗前举头是很难看到山月的,即便他真能趴在墙壁斜倪观察到,这月光也无论如何不可能会在空中转个身再照到床前呀?!如此看来,后人对《静夜思》的修改倒也颇有几分道理:明月光比看月光似乎范围要大些,而望明月比起望山月在感觉上也让人更理解和接受了。但是他们依然没有完整解释清楚上述矛盾啊!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李白大人的原作就是如此,难道他老

7、人家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吗?反正,打死俺也不会相信的!要我说呢,李白当时在床前压根儿就看不到那明月,为何?唐代那阵儿虽然没有现在的玻璃,但却已在窗口上用上了窗帘。在临睡前人们当然是要拉上窗帘的了,但遇心烦难眠时,则常会卷开窗帘,望月轻叹一番。李白在《长相思》中就有佳人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诗句、在《秋月夜送沈之秦》则有卷帘望月清兴来句、在《玉阶怨》中更有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两句,这些诗句均很好的反映了此种情景。看来,当时这窗帘倒也蛮考究的,李白当时境况同现在的下岗工人差不多,这水晶帘自然是无法享用了,但在窗口挂上块粗布窗帘

8、去抵挡风寒还是能搞定的。试想,李白当时还在床上呢,这粗布窗帘尚未打开,月光又如何能照到室内地面?他又如何能看到远方的山月?唯一合乎情理的解释就是李白当时根本就不在室内!他很可能是在室外的庭院或者别的什么场所,并且有座大山离他很近!!惟有如此,他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