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ID:35417169

大小:61.2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4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_第1页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_第2页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_第3页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_第4页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课程申报人及团队基本情况申报人信息姓名:李飞性别女出生年月1981,7,6学科数学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屮教二级教师联系电话13521653660邮箱Lifei876@126.com二、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初高小数学衔接课程类别授课对象高一学生授课学时18课时课程简介概括性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及作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根据高一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从新课程标准,知识架构,学法转变,能力要求等方面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索适应高一新生的教与学的方法。课程详细介绍(一)课程开发的背景情况(包括课程需求调研分

2、析,简要介绍课程开发设计的理论及实践依据)1、学校生源的实际状况:随着重点高中不断扩招,生源状况趋于复杂。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各不相同。2、学生反映的情况:高一新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难学,一部分同学对遇到的困难不知所措,开始对数学望而却步,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3、部分老师反映的情况:许多高中老师觉得新课程改革的这一批学生“最难教”,“很多基木的东西都不懂老师们忧心仲仲,认为这种现状可能会影响高中教学,影响三年后的高考。类似问题,我们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了解。因此,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踏上高一这较

3、高的新台阶,必须花一定的时间、精力,去铺设一条坡度较小的斜坡,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高屮数学学习的状态,即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衔接过程。(二)课程目标、意义与特色(着重于课程的优势、创新点、使用价值等)1、教材内容方而(1)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休,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彖,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彖思维和空间想彖能力的耍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人,□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2)在初中课标教材中,部分内容已被删除或降低要求,而高中老师对调

4、整后的课标要求认识不够,认为这些内容初中学了,而未讲这部分知识,或只是简单介绍,这样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带來了很大的困难。(3)新课标教材,虽然初、高屮内容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出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的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反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2、教学方法方面(1)初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少,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而高屮数学课时紧(每周只有4

5、节正课)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进度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时间反复强调。否则势必超出时间的限制,I大I此教学时很多内容仅是点到为止。这对于许多在初中“跟着老师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2)初中数学习题类型较为单一,老师可以对各类习题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老师示范的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而高中习题类型多,H较灵活,许多题目都容纳多个知识点,命题时强调在知识交汇处出题,教师不可能讲全各种习题类型,这对丁习惯丁“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新生来说,取得好成绩实

6、非易事。3、学生学习方法方面(1)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探索规律。因此,刚步入高一的学生若沿用初中的方法,就不能较快的适应高屮的教学。(2)由于升入高屮后课程容量加大,作业量多,及难度提高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只能应付当天的作业。更多的同学认为:完成了作业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而疏忽预习、复习等必要环节。(3)初中数学学习,比较直观形象;而在高中,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高一新生中有部分学生不善于听课,对概念的

7、理解,分析不重视;不会记笔记,对教学重点、要点与教师对…些问题的进…步分析往往听过了事,不做记录。4、思维方式方面初中学习更多的是记忆与模仿,而高屮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屮数学屮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传化。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冇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反映的更充分。5、心理状态方面初三学生中考结束后身心都松弛下来,知识遗忘多。步入高一后

8、,一方面认为高考还早,不必一开始就那么紧张,这样使松懈情绪得以蔓延。另一方而,逐渐发现高中的内容难学,考试成绩与预期相差其远,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越畏惧越难学,越觉难学越恐慌,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产牛了厌学的情绪。(三)授课对象说明高一年级学生(四)课程内容结构及学时安排(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1、把握教材内容的衔接,实现初高中平稳过渡当下初屮教材内容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