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7差半车麦秸教案

[教材]7差半车麦秸教案

ID:35473479

大小:60.4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5

[教材]7差半车麦秸教案_第1页
[教材]7差半车麦秸教案_第2页
[教材]7差半车麦秸教案_第3页
[教材]7差半车麦秸教案_第4页
[教材]7差半车麦秸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材]7差半车麦秸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7・差半车麦秸教学目标(一)教会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并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反抗侵略的精神;(二)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三)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重点:细节描写手法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懂字义)2.读课文,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熟练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小组搜集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明白人物成长的环境)二、自我检测、自学纠错与互学1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7差半车麦秸字音字形(会读、会写)喷嚏(t1)扌鼻(xing)麦秸(jie)歼(jian)灭绰(chu&)号拭(shi)分泌(ml)颤(chan)抖毡(zhan)帽枪毙(bi)冷峻(jun)(qfn)掘(jue)发瘪(bi§)凹(ao)谄媚(ch矗nmei)倒霉(mei)舐(sh1)饱嗝(ge)胆怯(qiQ)瞟(piao)谩(man)骂忌讳

3、(hu1)茶盅(zhdng)患(huan)难羞涩(xiuse)窘(ji6ng)享(xiang)掠(1iie)过弧(hi!)线哽咽(gengye)霹雳(pl1词语注释[枯燥]单调,没有趣味。[绰号]外号。[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谩骂]用轻慢、嘲笑的态度骂。[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三、展示本课任务(1)用一段话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根据情节的发展)本文首先写了游击队员们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起对主人公的回忆;接着写了“差半车麦秸”的身世、身

4、份;然后写了主人公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改掉了一些坏习惯,思想不断进步;最后写了在一次破坏日本鬼子的铁路、伏击运输车的战斗中,主人公英勇战斗,光荣负伤,此时的主人公,已经成为了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人物+事件)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2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7差半车麦秸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他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最终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四、讨论与展示(1)提问:“差半车麦秸”的含义是什么?“差半车麦秸

5、”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明确:“差半车麦秸”表示不够数,不够聪明的意思;在文中具体指工人游击队里的一个队员。(2)探究:“差半车麦秸”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先读,再分析。)提示:①“差半车麦秸”身份的变化;“差半车麦秸”前后性格的变化;②分析人物的基本方法可以从情节中去分析,看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人物的性格有没有发生变化;还可以从文章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去分析。)明确:王哑巴,即“差半车麦秸”,是旧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民中的一个,他憨厚、质朴、节俭、善良,但又有点落后,怯

6、弱胆小,或者说他是一个身上还脱不了一些陋习的农民,但在革命的队伍中,他开始识字了,接受了革命思想,变得开朗活泼,尤其是在以后的破坏鬼子的铁路和伏击鬼子的运输车的战斗中,他不再胆怯,而是变得勇敢坚强,冲锋在先,并光荣负伤。一句话,“差半车麦秸”,由一个毫无觉悟的贫苦农民,在我们民族的解放斗争中,逐渐觉醒,走向了自觉,并成为了一个勇敢的战士。(1)讨论:“差半车麦秸”还有什么没变?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谈。明确:一是迷信;二是惦念老婆和孩子,始终表现了对乡土的热爱,对家人的思念,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侵略者的愤恨。五、点评、精讲与

7、小结讨论:作者既写了人物的善良、质朴,又写了人物的一些旧思想旧陋习,是否损害了人物形象?明确:这正是作者塑造人物成功的地方,真实地描写了农民的形象,实事求是地塑造了人物性格转变和成长的过程,正表明了伟大的民族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7差半车麦秸战争或者说一个民族的灾难的作用,它能影响人,锻炼人,也就是说的“环境造人”。因此,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变化,是不能脱离环境的。当然,话又要说回来,也正是他们思想的觉醒与性格的变化,才促使了我们民族的成熟与伟大,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正如鲁迅所说的“民魂”的发扬,促成了中国的

8、进步。及时捕捉萌芽状态中的民族新性格,这是作者姚雪垠在中国文学创作上的贡献。(提示:刚才,老师的这个分析,就是运用了联系的观点分析的,以后同学们可以学着这样分析。)4•画出“差半车麦秸”思想性格变化的图表愚昧胆小憨厚质朴贪有小陋习节俭善良变没变觉醒热恋故乡和家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