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校校报好标题的特点及制作原则

(论文)高校校报好标题的特点及制作原则

ID:35539156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5

(论文)高校校报好标题的特点及制作原则_第1页
(论文)高校校报好标题的特点及制作原则_第2页
(论文)高校校报好标题的特点及制作原则_第3页
(论文)高校校报好标题的特点及制作原则_第4页
(论文)高校校报好标题的特点及制作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高校校报好标题的特点及制作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校报好标题的特点及制作原则——以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标题为例廖宇飞(1.广东培正学院党委宣传部,广东广州510830;摘要: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好的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内容中最精彩、最重要、最精辟的浓缩,能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眼球。高校校报好标题的特点有:运用互文,朗朗上口;善用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仿效网文,增加新颖性;巧用引文,朴素平实;活用短句,干脆利落。在读题时代下,拟好高校校报新闻标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讲究一些技巧,遵循如下的制作原则:要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味,散发出浓厚高雅的书香气;出新出彩,富于时代气息;生动活泼,

2、清新文风扑面来。关键词:高校校报;好标题;新闻的眼睛;制作原则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新闻与读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利于读者快速选择阅读文章,获得阅读的愉悦感,从而产生共鸣。“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好题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买针看鼻,读文看题”;“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这些俗语都说明——新闻标题的重要性。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首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微风”在全民中劲吹,“碎片化”、“快餐式”文化广受追捧。这是一个读题时代,标题在新闻报道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好

3、的标题可以吸引人们继续阅读报道的内容[1]。高校校报制作好新闻标题也是题中之义,需要高度重视。本文试从最近三年(2010—2012年)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标题类获奖作品作为研究切入点,总结出这些获奖的标题充分利用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文本,生动7活泼,富有吸引力,具有时代性,简洁明快,信息量大,对新闻内容高度概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好标题的特点在信息“大爆炸”,信息过量的当下,人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选择倾向,不可能从头到尾把一份报纸认真看完。因此,新闻报道能否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标题制作得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富于思想性,有高度

4、、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就显得尤为关键。衡量好新闻标题的基本标准,可以概括为十个字:准确、简明、新颖、生动、上口[2]。笔者总结研究发现,近三年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标题类一等奖获奖作品分别有:14件、12件、15件,占获奖作品的比例分别为:13.59%,12.24%,10.79%,它们具有如下特点:1.运用互文,朗朗上口互文,是古诗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高校校报新闻标题制作中,应努力做到句子整齐、对仗,具有和谐流畅节奏,让人过目不忘。例如,获得2011年度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标题类一等奖的标题《

5、招揽“非常之人”成就“非常之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报);获得2012年度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标题类一等奖的标题《一场戏,戏如人生;一场梦,人生如梦》(汕头大学报),《莫言得奖,得奖“莫言”》(嘉应学院报)。分析这三个标题,它们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句式简短,却是概括了新闻的中心思想,提炼了报道的精华,吸引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自然成韵的音韵美,让人一下子记住了,产生持久的效应,甚至令人终生难忘。2.善用对比,形成反差新闻照片凭借画面的新颖程度,与正常状态的画面形成极大的差异,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打动人

6、心,吸引读者,留住读者。同样,新闻标题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把两种有差异或者完全对立的不同形象、不同事物勾略出来,突出其本质7和中心,凸显新闻价值,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在反差中达到让读者入眼、入脑、入心的绝佳效果。新闻标题通过犀利的文字,一一对应,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凸显两个不同主题的形象特征,给人强烈的冲击,让人一下子就领悟了题意,记住了主题的立体形象,迫不及待往正文看下去,一探究竟。例如,下面的三个获奖好标题:获得2011年度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标题类一等奖的标题《学子“犀利”提问,大师“幽默”接招》(汕头大学报)、《当温暖汇集成河,冷漠

7、只有去流浪》(广州大学报);获得2012年度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标题类一等奖的标题《弃婴哭闹疑脑瘫,医生撩衫喂奶似慈母》(广州医学院报)。3.仿效网文,凸显新颖“围脖”,“元芳你怎么看”,好基友,切糕,各种Style……这些都是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可谓风靡一时,颇受人们的欢迎。随着互联网络的极大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迅速崛起,我国的网民已经构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据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2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

8、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据新浪2013年2月20日发布其微博用户的最新数据,截至到去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