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5608493

大小:22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31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上学期2017级第七次双周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50分)1.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

2、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汉代画像石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曾对画像石的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假如把这些石刻画像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

3、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17-2.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失”的是①公职选举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雅典民主制度的“失”指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实施的范围是有限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奴隶更是被排斥在其范围之外,故选D;①③是属于雅典民主制的“得”,故

4、需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3.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

5、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答案】D【解析】-17-罗马法“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说明罗马法规范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故D项正确;罗马法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罗马法“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故B项错误;C项错在“世界各国”。4.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

6、能诗。”他强调中国画A.与书法相伴而生B.与文学相兼而成C.追求神韵与意趣D.画、诗、书相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这是突出中国画追求神韵与意趣。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国画5.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A.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答案】A【

7、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6.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这是因为王阳明A.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B.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17-C.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D.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敢于公开挑战孔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