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堆载预压及布点技术交底

移动模架堆载预压及布点技术交底

ID:35649862

大小:1.5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4-06

移动模架堆载预压及布点技术交底_第1页
移动模架堆载预压及布点技术交底_第2页
移动模架堆载预压及布点技术交底_第3页
移动模架堆载预压及布点技术交底_第4页
移动模架堆载预压及布点技术交底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动模架堆载预压及布点技术交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沈丹铁路客运专线技术交底纪要TJ-3标段工程项目:移动模架堆载预压施工编号:记录者:(签字)交底者:(签字)技术负责:(签字)技术部门:(盖章)日期:12交底记录工程名称新建沈阳至丹东客运专线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现浇梁工程交底项目移动模架堆载预压施工图纸名称、图号1、移动模架预压模架安装完毕后进行堆载预压。工艺流程为:移动模架造桥机安装就位→模架全面检查→观测点标记布设→分级加载→观测读数、记录→加载至设计荷载后静置→观测、全面检查→卸载→观测结构,整理、分析→模架投入使用。1.1加载方式(1)加载总重量根据梁

2、型图可知混凝土梁的总重量约为780吨,首孔在堆载预压时按混凝土梁重的1.2倍(即935吨)进行堆载。其余预压荷载为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2)加载方式采用分级加载方式:0→60%→100%→120%,分级加载时严格按技术交底和程序进行,每级加载持荷时间分别不小于2h、2h、8h。按箱梁截面预压堆载分3个区,按底板——腹板——顶板的顺序加载。1.2堆载过程1.2.1准备工作(1)移动模架整体安装位置正确,模板中线及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底模横梁与主梁垂直。(2)各构件之间的结合面密贴。主梁、导梁、支腿、托架等各接头

3、处的连接螺栓符合设计并达到设计扭矩。(3)墩旁托架和桥墩固定牢固。(4)加载前垂直油缸机械锁留2mm间隙,同时锁定一切安全装置。(5)液压油管与电缆的布置规范合理,能够避让运动部件。(6)预压所用机具、材料准备充足。准备等同于935吨重量的砼预制块。1×1×1m素预制块每块重量2.5t,总计375块。121.2.2加载到60%(561t224块素混凝土块)加载时均匀加载,加载顺序为:(1)加载底板两侧,每侧25块砼预制块,总计50块;(2)加载底板中部,每侧25块砼预制块,总计50块;(3)加载腹板第一层,每侧

4、25块砼预制块,总计50块;(4)加载顶板,总计75块砼预制块;(5)以上合计为225块预制块,此时达到载荷的60%,进行读数记录。图2-1模架预压示意图(加载60%)1.2.3加载到100%(780t312块素混凝土块)在原有加载60%的基础上在两边腹板均匀加载100块砼预制块(此时砼预制块比理论值多13块,规范要求加载误差为3%,考虑到均匀加载及砼预制块的损耗,满足要求),此时达到载荷的100%,进行读数记录。图2-2模架预压示意图(加载100%)1.2.4加载到120%(935t375块素混凝土块)12在

5、原有加载100%的基础上在两翼板均匀加载50块砼预制块,此时达到载荷的120%,进行读数记录。图2-3模架预压示意图(加载120%)荷载加载在100%~120%阶段要边加载边观测,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加载,分析原因,解决后加载到设计吨位。加载后的观测成果详见附表。1.3变形观测及观测点布置1.3.1变形观测预压施工时采用60%、100%、120%三个阶段加载,每阶段加载至设计荷载后,按要求静置一段时间,测量在静置结束一小时前对各观测点沉降、变位进行连续观测,在各分级荷载施加、观测完成且无异常情况方可进行下一级荷载

6、的施加。荷载加载在100%~120%阶段要边加载边观测,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加载,分析原因,解决后加载到设计吨位。全部加载完成后以6h为一个观测单位进行连续观测,若连续观测2天造桥机主梁、模板和墩旁托架沉降、变位均小于2mm则可认为整体结构满足要求,此时可以卸载。卸载以后,测量再次对测点进行观测,计算出弹性变形量和非弹性变形量。1.3.2变形观测点布置在前后支腿上各布置2个观测点,总计4个测点,观测支腿的变化。在每节拼装主梁上布置1个观测点,总计5个测点。在两翼板上分别设20个测点,分别布置在吊杆对应的翼板处,由

7、沈阳向丹东方向开始编号左侧编号依次为1-1、1-2、1-3、1-4、1-5、1-6、1-7、1-8、1-9、1-10;2-1、2-2、2-3、2-4、2-5、2-6、2-7、2-8、2-9、2-10由沈阳向丹东方向右侧编号为5-1、5-2、5-3、5-4、5-5、5-6、5-7、5-8、5-9、5-10。6-1、6-2、6-3、6-4、6-5、6-6、6-7、6-8、6-9、6-10。12在底板上分别设16个测点,分别布置在吊杆对应的底板处,由沈阳向丹东方向开始编号左侧编号依次为2-1、2-2、2-3、2-4、

8、2-5、2-6、2-7、2-8;由沈阳向丹东方向开始编号右侧依次编号为3-1、3-2、3-3、3-4、3-5、3-6、3-7、3-8。观测时同一仪器测量、同一测量人读数。每次观测都要对上述测点的标高进行测量和记录,保存好原始数据,以备复核。测量精度和读数误差为±1mm。1.4卸载过程加载到设计荷载之后,对模架各测点的挠度、线型进行持续观测,由于箱梁的浇筑时间为6小时左右,我们实际观测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