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056-宋、辽、金、夏习俗史

中国全史-056-宋、辽、金、夏习俗史

ID:35747321

大小:378.00 K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4-16

中国全史-056-宋、辽、金、夏习俗史_第1页
中国全史-056-宋、辽、金、夏习俗史_第2页
中国全史-056-宋、辽、金、夏习俗史_第3页
中国全史-056-宋、辽、金、夏习俗史_第4页
中国全史-056-宋、辽、金、夏习俗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全史-056-宋、辽、金、夏习俗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全史-056-宋、辽、金、夏习俗史《中国全史》 056/一百卷 史仲文胡晓林  本卷提要  本书从岁时节令习俗、物质生活习俗、人生仪礼、社会组织习俗、民间信仰、生产贸易习俗、娱乐习俗等方面描述了宋辽金夏习俗的基本内容。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因此,本书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宋代的城市习俗,展示了城市习俗多姿多彩的盛况,呈现了中国传统的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培育之下的新发展。这一时期有多个民族政权在历史舞台上并存,因此,本书在钩辑辽、金、夏的契丹人、女真人和党项人的传统习俗的同时,突出了它们接

2、受汉文化影响并向汉族习俗趋同的历史规律。宋辽金夏的习俗承前启后,城市习俗的兴盛和多民族习俗融和的特点使它在中国习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宋辽金夏习俗概述  习俗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得以代代相传。因此,习俗具有历史性和传承性。例如大多数中国人所习惯的大年初一放爆竹,起码从梁代就开始了。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魈恶鬼。"  习俗虽然世代相传,却并非一成不变,世异时移,一代人有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会生活,习俗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通。移风

3、易俗,史不绝书。因此,习俗又具有时代性和变异性。同样是爆竹,宗懔的时代是用火烧竹,使竹节爆破发声,而宋代则是用纸装填火药,使之爆炸。南宋施宿嘉所编《会稽志》载:"除夕爆竹相闻,亦或硫磺制作爆药,声尤震惊,谓之爆仗。"这时可能真正意义上的爆竹和火药爆仗并用,并且"爆仗"有取代"爆竹"之势。早在北宋时期,城市里就流行火药爆竹了。  习俗的历史性和传承性与时代性和变异性并不是势不两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如果习俗不容于时代,它就会被淘汰,例如辽、金曾流行的割破面额表示哀痛亡人的习俗,随着文明的进步,后来终于消失了。如果一种活动缺乏历史性,它

4、就难以成其为习俗,也就不会那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仍以爆竹为例,新加坡等地现在不用宋以来一直沿袭的火药爆竹,而是改为"音乐爆竹",即把爆竹声录入磁带播放,以避免火药造成的城市危害。如果没有历史上的爆竹,拿磁带放一阵噼叭之声算是什么?这种磁带又怎么卖得出去?反过来说,如果不制作"音乐爆竹",当火药爆竹被禁的时候,爆竹习俗很可能就会消失。  习俗不是抽象的,而是群体内人们彼此相传的活文化。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习俗,或者说,同一习俗在不同群体中的表现是有差异的。群体以地区分,有北方人、南方人,有城里人、乡下人,于是,有北方习俗、南方习俗,城市

5、习俗、乡土习俗,这就表现出习俗的地区性。群体以阶级、阶层分,有士农工商,有贵族、庶民,他们的习俗各有差异,这就表现出习俗的阶级性。群体以民族分,则有宋人、辽人、金人、夏人,于是有了汉俗和善俗或国俗和汉俗,这就表现出习俗的民族性。可是,群体的界线不是绝然分开的,两个群体也可能成为一个群体,因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就有交流、融合的事实发生。  习俗有这些固有的属性,宋辽金夏的习俗当然也有这些属性:历史性、传承性、时代性、变异性、地区性、阶级性、民族性,例子不胜枚举,因为本书所述习俗都可以作为例子。  宋辽金夏的习俗主要有两大特点,其

6、一是城市习俗的兴旺发达,其二是多民族习俗的大交流、大融合。  (一)城市习俗的兴盛在  中国当代的城市里,传统的习俗早已支离破碎。在现代人眼里,习俗似乎与城市文明格格不入。然而,在传统社会,农村固然是习俗产生的沃壤,而城市更是习俗大放异彩的舞台。例如,基本的饮食习俗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产物,但是,城市把它们汇聚在一起,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城市往往使习俗由简趋繁,直至发展到登峰造极。  宋代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宋代的城市习俗也繁盛一时,城市有赖习俗使自己显得繁华,习俗依靠城市使自己变得丰富。在宋代,城市

7、和习俗可谓相得益彰。  城市的特点首先写在街面上,而街景需要习俗来装扮。辛弃疾《青玉案》词脍炙人口,请看它所描述的宋代街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不是元宵节,街景怎么会被灯光、烟火和珠光宝气装点得如此灿烂!如果不是习俗的力量,谁能使成千上万的人投入灯的海洋!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城市提供的物质条件和聚居格局,也就不可能有这么热闹的灯节。城市区别于乡村的一大特点是夜生活。农村日出而作,日入而

8、息,除了守丧和除夕守岁,一个人没有缘故整夜不睡。城市才有"不夜天",这是夜市的习俗在起作用。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的夜市都很发达。两地的夜市都有好几处,一般三更停,五更又开张,热闹的地方则通宵不绝。东京马行街的夜市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连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