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ID:35783528

大小:697.2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4-18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史实。2.理解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原因、特点与结果。3.认识二战后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①农业集体化使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造成粮食短缺问题。②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赫鲁晓夫领导地位稳固后,力图改革。(3)1956年,苏共

2、“二十大”召开,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革故鼎新。2.内容(1)农业①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2)工业①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给企业部分权利。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3.评价(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2)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最终失败。[图解识记] 赫鲁晓夫改革[思维点拨] 赫鲁晓夫改革失

3、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即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2)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3)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2.结果(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易混易错]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效果

4、不大。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2)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在经济、政治领域进行改革。2.内容: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2)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3)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4)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3.局限(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仍优先发展

5、重工业。(3)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4.结果: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知识点拨]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图解识记]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主题 二战后的苏联改革1.赫鲁晓夫的改革史料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

6、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史料解读]划线句子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提示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农业经营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粗放。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史料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

7、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史料解读]史料中三个阶段的增长率“8.4%”“7.1%”“2.8%”。从横向看呈增长趋势,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纵向看,数据递减,说明苏联经济出现停滞。从侧面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面临困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提示 趋势:经济发展迟缓,进入停滞时期。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

8、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史料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