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有感与舞台剧红军故事观后感合集

读《梁家河》有感与舞台剧红军故事观后感合集

ID:35815878

大小:22.6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20

上传者:╭ King*s Lover 。
读《梁家河》有感与舞台剧红军故事观后感合集_第1页
读《梁家河》有感与舞台剧红军故事观后感合集_第2页
读《梁家河》有感与舞台剧红军故事观后感合集_第3页
读《梁家河》有感与舞台剧红军故事观后感合集_第4页
读《梁家河》有感与舞台剧红军故事观后感合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梁家河》有感与舞台剧红军故事观后感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读《梁家河》有感梁家河,一个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不要小看这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也曾在农村任职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生活和耕作很是熟悉,也曾几次到过梁家河,觉得梁家河和其他的村庄不无一二,没有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的厚重历史文化和现代的繁华。而当我拿起《梁家河》一书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以来,对梁家河这个有大学问的地方有了更理性的认识,这里曾经书写过一个又一个充满苦累和坎坷、深情与大爱的故事,那种视苦难如财富、爱人民如生命、一心为人民办实事的真挚情感犹如冬日里的暖阳、久旱后的甘露,在我灵魂深处激荡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与升华。一、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2015年,习近平回到了时隔40年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梁家河,见到了曾一起劳动、生活过七年的儿时伙伴,仍能叫出他们 一个一个小名,仍能说一口流利的陕北方言。也见到了曾经一起劳动生活的乡亲们,他们的特点、爱好仍能脱口而出,梁家河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习近平念念不忘,往事历历在目。“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不管身居劳苦大众之中还是身居高位的习近平,最牵挂的是梁家河乡亲们光景怎么样?是否过上了好日子?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习近平心里永远装着梁家河的乡亲们,更装着全国老百姓。二、不怕苦,理想信念坚定。十五岁的习近平,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离开了首都北京,走向了革命圣地延安农村,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初到梁家河,面对贫穷的乡亲们,面对峭立的黄土山和贫瘠的土地,面对落实的生产工具,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繁华与贫穷、开放与封闭、东部与西部形成的鲜明对比给习近平知青生活中蒙上了重重的阴影。在他迷惘、彷徨、 苦闷之后,他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在打坝造田时,没有手套保护,习近平和乡亲们一样,直接用手抓住木夯用力往下砸。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第二天还得再干,泡磨破了就开始流血,直到后来手上磨出了老茧。我们很难把这样的劳动场面与一个插队的稚嫩知青联系起来,但这就是年轻时的习近平。农历二三月,陕北冰雪刚融化,气温依然很低。当时习近平在寨子沟打水坠坝,他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最忙时要从清晨干到深夜。人们对干活不"撒奸儿"且能吃苦的习近平竖起了大拇指:"好后生"!当时的陕北窑洞里,不仅有虱子、跳蚤、老鼠、蝎子,甚至还有蛇出没。简陋的厕所又脏又臭,夏天蚊蝇飞舞,冬天寒风刺骨,更没有洗澡的条件,贫困的老乡、贫瘠的土壤、干旱的气候,毛驴拉磨磨面、刨土的"老镢头"、没有弹性的木扁担,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粮食不够吃挨饿是常事,柴火经不住烧吃夹生饭是常事。在饥饿难耐的寒冬,习近平和他的小伙伴吃过生猪肉。梁家河人就是这样生活着,习近平也做好长期在梁家河生活的准备。正如习近平 说的: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历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三、勇担当,梁家河的当家人。按照周总理提出的“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要求,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带领乡亲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水坠坝,在他敢谋事、善谋事、能谋事和做事一向稳妥、可靠的感召下,第一座水坠坝终于开工了,脏活、累活、重活他都抢着干,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拿出了冲天的干劲,修造了一块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年轻的习近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烧火做饭问题始终困扰着梁家河人,他决定办沼气,千里迢迢赴四川学习取经,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家家户户煮饭不用柴,点灯不用油。为了节省劳力,服务村民,方便群众,办起了铁业社,为村民打农具、修农具。还办起了代销店、缝纫社、磨房、、菜园。 他用自己得来的奖品三轮摩托车换成了农村实用的钢磨、手扶拖拉机,给社员带来了实惠,办了实事。他带领村民打水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办起了扫盲班,教大家识字学文。办成这些实事靠的就是敢于担当作为的闯劲和勇气。习近平从梁家河实际出发,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使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人民生产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受益的是梁家河父老乡亲。四、永远的财富,留给了梁家河习近平泪别了梁家河,但留给梁家河乡亲们的财富是永恒的,激励着一代代梁家河人奋勇前行,矢志不渝。“一碗水端平”体现的是公平正义,体现的是处事公道正派。“随娃”传承了习近平一碗水端平的工作作风和处事原则,处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耕还林等疑难问题,梁家河群众得到了实惠。“做行动上的巨人”体现的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受习近平的影响,瘦小的“铁锁”读书、成才、整顿学习秩序、改善教学环境,把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当干部 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要想办法巧干”体现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体现的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精神。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我们一定要用心阅读,细细品味,用心体会,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梁家河,让我们心中的梁家河都变成有大学问的地方,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听党指挥,扎根于煤矿安全监察最基层,奉献于煤矿安全事业,做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的忠诚卫士,做党和人民的守夜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舞台剧红军故事观后感当一束聚光灯倏地落在舞台上,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红军”将目光望向80多年前的长征路,一段荡气回肠的红军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望……  4月14日下午,驻北京市老干部服务管理局组织900余名老干部观看了国家京剧院排演的现代京剧《红军故事》。此次观看演出的老干部平均年龄85岁,年龄最大的已经有 101岁高龄,还有多名老红军和老红军遗孀来到演出现场。梅兰芳大剧院里,曾经浴血奋战的革命老前辈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共同重温“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三个红军时期的故事。那段峥嵘岁月以现代京剧的艺术形式演绎出来,在这一刻显现而又愈发生动。  这三部小戏原本只是三个独立的篇章,通过“老红军”周国才的动情讲述连缀成一部近乎浑然一体的革命历史题材大戏,向观众展现出艺术的张力。  “炊烟起,篝火旺,恰似那胜利旗帜迎风扬,众战友昂起头颅挺胸膛,手挽手走出草地向北方……”红军战士的战友情深和革命理想让人动容。老红军杨光明说起当年的事:长征时他不幸患上“打摆子”,身体很虚弱,是被他的指导员一路背着才到了目的地。另一位老红军杨永松说,长征确实很艰苦,我们就是抱着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再困难都要跟着党走。  《半截皮带》展现信仰的力量,《半条棉被》反映军民鱼水情深。清亮甜美的民歌小调将观众带到湖南汝城的沙洲村头,白发苍苍的徐解秀翘首盼望,思念悠悠……《半条棉被》的温情感动了观众,唱词“让人民过上那吃饱穿暖人人平等的好时光”让人感受到红军初心。  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行进。军需处长火雁为了让所有人走出雪山,毅然拿出自己的口粮、脱下身上的衣 衫,最终壮烈牺牲……《军需处长》这个故事最早刊载在1983年3月27日的《解放军报》“长征副刊”,根据李本深同志的作品《丰碑》改编。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13岁入伍的老红军田仁明说,这部京剧让大家知道,长征是很不容易的,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人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  现场观看演出的百岁老红军张中如,曾在战斗重伤后不用任何麻药麻醉而进行开胸清创手术,他感慨地说:“红军精神就是一切都要听党组织指挥,就是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演出结束,有观众评价说,剧中体现的红军铁心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勇于牺牲的战斗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给予我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