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

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

ID:35981065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2

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_第1页
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_第2页
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_第3页
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1.基本要素学习者(受教育者):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基本要素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活动的促成者,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引导、促进、规范)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与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场地、设备、手段有形客体方法、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目的无形客体交流、谈心、人格的交流2.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机运行的整体、完整实践活动的系统教育活动的双重性主体—客体=生产活动(对象化活动)主体—主体=教育活动(交往性活动)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关于教育起源的种种学说二、人

2、类教育产生的前提1.人类教育产生的生物前提a.教育的必要性种生命:与动物既相同又不同,不同之处表现为人的未特定化、未完成性b.教育的可能性类生命:人类的发展主要依靠间接经验、间接知识,文化进化◎人类的双重生命2.人类教育产生的社会前提c.人类社会的诞生劳动——标志着动物的本能活动已经转变为人类自觉的劳动劳动的技术结合——制造和使用工具、传递经验、自我意识的形成、语言的产生d.个体经验的类化劳动的社会结合——集体劳动、集体获益◎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三、教育的历史发展1.农业社会的教育a.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金属劳动工具;第一产业的形成;剩余价值与私有制;阶级

3、分化b.教育的特点:脑体分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大权、鲜明的等级性、专制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对立、脱离生产2.工业社会的教育(18世纪末)a.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大机器生产;第二产业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扩大;劳资关系的改善b.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学校的建立、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生产性、结合科学技术、教育的公共性:初等、中等教育、义务教育3.信息社会的教育(20世纪60年代)a.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第三产业的形成;高智能科技的发展;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b.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变革:教育理念、方式、内容、课程、组织等培养目标的转变

4、:高等、综合性、博学多才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阐明教育理论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萌芽阶段《学记》、中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雄辩家原理》、西方最早教育学著作2.形成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目的论、方法论、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哲学)教育管理、教师中心3.发展阶段(1)实科教育学斯宾塞《教育论》(1861年)(2)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年)拉伊《实验教育学》(1908年)(3)文化教育学狄尔

5、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行》(1888年)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1919年)(4)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克伯屈《设计教学法》(1918年)(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的阶级性: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的目的: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二、教育功能的类型1.作用对象(个体功能、社会功能)2.作用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3.作用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4.多维度复合分类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C负向隐性功能D负向显性功能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1.个体的社会化生物体→社会成员2.个体

6、的个性化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个体价值的实现二、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1.个体谋生功能(知识的外在价值)社会生产、生活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何以为生、学会生存2.个体享用功能(知识的内在价值)身心和谐发展。自由之人、幸福之人三、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压抑创造精神P38限制人的主体性发展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提高民族素质人口质量、社会分层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三、促进政治民主化“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列宁增强公民意识;认识民主价值;履行民主的权利;推进政治的改革和进步四、促进文化发展文化的传递和保存;文化的活化;文化的选择五、对

7、社会发展的负作用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总体的负向功能社会发展处于正向——局部的负向功能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一、教育功能的形成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二、教育功能的释放1.受外部(社会)影响的因素教育产品的输入教育产品的利用2.受教育产品自身的影响调整教育内容提高科学性、创新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