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习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习题

ID:36056384

大小:101.9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习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习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习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习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二次阶段性测试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根本力量D.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

2、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的诸葛亮”,需要①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③以具体科学为基础④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

3、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应付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①把握时代脉搏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③物质的存在方式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④时代观念对人们的作用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提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思维和存在

4、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④物质具有可知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②万物皆备于我③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①→②D.④→①→③7.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D.“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5、8.科学家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意识作用的必然结果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下列选项体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的是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③年

6、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④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下列选项与刻舟求剑犯相同错误的是①天不变,道亦不变②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③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1.共享经济,无疑赢得了这个时代的美名,但如果共享只是创意匮乏下的“挂靠”,是资本病急乱投医的结果,难免陷入“非理性繁荣”,造成资源浪费而不再经济。这告诫我们①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任何事物的存在、发展都有其共有的规律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7、④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垃圾分类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有效方法,也是各个城市在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管理举措。但是,民众分类意识不强、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当前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和整个垃圾分类回收链条不完整,都造成了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这告诉我们①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共同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进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重要条件③只要能用高度的热情武装头脑就能指导好垃圾分类的实践④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首要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孟

8、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孟子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①心生法灭,心灭法生。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