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9)(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9)(含解析)

ID:36063851

大小:122.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3

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9)(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9)(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9)(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9)(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9)(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9)(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9)一、选择题1、英国政府1701年9月29日宣布,对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丝织品、混纺品,“除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过色的白细布、薄毛织品,均封存仓库”。上述“违禁品”一经发现,均予没收。对其所有者和贩卖者课以二百英镑的罚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B.英国保护自身棉纺织业的发展C.斯图亚特王朝试图“闭关锁国”D.英国为工业革命开拓国内市场【答案】B【解析】题干中材料“对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丝织品、混纺品……封存仓库”体现出英国实施防止外来优质商品流入国内市场的政策,这样有利于减轻国内纺

2、织商品的竞争压力,故B项正确。2、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

3、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在会议上积极活动,推动会议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会议成功推动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C.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会议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答案

4、】C【解析】会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故A项错误;朝鲜战争结束是在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当日内瓦会议陷于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故C项正确;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是在亚非万隆会议后,故D项错误。4、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绅商”、“儒商”频见于当时的历史文献。仅商人捐监一项.嘉庆二十一年(1816)至道光十年(1830)就出现了二十余万。上述材料可用于论证A.嘉道时期的学

5、术转向B.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君主专制D.明清时期社会转向的内部动力【答案】D5、《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A6、(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下图是近代日本制作的一幅漫画。日本制作该漫画旨在A.动摇中国抗战信心B.嘲讽国民政府消极抗日C.分化国

6、共合作抗日D.宣扬中国军队不堪一击【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日本的这幅漫画中涉及到“徐州失陷了”,蒋介石说“到外国去”等,这实际上是对当时抗日战争中国方面的一次诬陷,企图动摇中国军心,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国民政府在当时组织了四大会战,嘲讽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对其没有好处;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共产党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蒋介石的态度。7、(福建省福清市私立三华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

7、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段的运用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答案】D8、孙中山在1906年12月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这是在解释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答案】C【解析】据材料“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孙中山认为中国的社会问题应该积极解决,故提出民生主义,实行社会革命,故C正确;民族主义

8、指推翻满清贵族统治,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民权主义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民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