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2古代中国的重大经济现象学案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2古代中国的重大经济现象学案

ID:36064589

大小:707.3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04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2古代中国的重大经济现象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2古代中国的重大经济现象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2古代中国的重大经济现象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2古代中国的重大经济现象学案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2古代中国的重大经济现象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2古代中国的重大经济现象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2古代中国的重大经济现象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1.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1)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汉朝以后,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继续发展。(2)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3)明清时期作物种植形成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

2、。(3)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4)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4.租佃关系(1)战国时期产生,汉代较普遍。(2)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3)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关。永佃制和押租制发展,佃农的经济独立性增强。5.经济重心的变化(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得到初步开发。(2)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

3、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3)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土地制度:土地由公有到少数人占有,封建土地所有制历时最长,地主占有土地通过地租方式剥削广大农民。(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4)生产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5)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6)地域分布: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南移到江南。1.(2018·全国课标文综Ⅱ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

4、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 B解析 B对: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货币形式),这使得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之机,这就使得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2.(2018·哈尔滨模考)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士兵和服役农民耕种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这一制度的宗旨是(  )A.冲击地主土地所有制B.

5、打破“累世公卿”局面C.推动租佃关系的形成D.稳固小农经济增加租税答案 D解析 “假”指出租、借贷,“假民公田”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汉代政府还采用“假民公田”的办法,解决小农破产流亡问题,国家也增加了收入,故D项正确;“假民公田”主要是出租、借贷国家所有的土地,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把国有土地出租、借贷给百姓,并不属于租佃关系,C项错误。3.(2018·南宁模考)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

6、范C.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答案 A解析 依据材料“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可知土地转让制度化,这是土地兼并发展后政府的解决措施,从侧面反映了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故A项正确。“租佃关系日益规范”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项。政府的规范行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规定是将土地买卖制度化,并非限制土地买卖,故D项排除。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冶铁燃

7、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4.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5.隋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6.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7.元朝:进入彩瓷时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8.明清时期(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2)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①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②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④手工工场和

8、雇佣劳动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