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五柳先生传

22 五柳先生传

ID:36070464

大小:232.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04

22 五柳先生传_第1页
22 五柳先生传_第2页
22 五柳先生传_第3页
22 五柳先生传_第4页
22 五柳先生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22 五柳先生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 五柳先生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2.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进行课文注释,感知文章。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难点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件的看法、追求,评定

2、他的品性,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露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他的作品中,哪些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中国田园诗派的鼻祖。他29岁出仕,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回柴桑归隐。现存作品13

3、0余篇,其中《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等都是著名篇章。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因他的屋边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为五柳先生。本文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虽然用了传记体裁,却又颇似一幅人物画像。作者以“五柳先生”为这位隐士的名号,实际上是以他自况,艺术地再现自我形象,用客观描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1.听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初步感知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

4、顿、延长,掌握节奏。4.翻译下列句子。(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3)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以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5.学生结合注释和老师讲解的内容,翻译全文。6.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7.你能从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一句中看出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五柳先生只是个出身平凡之人。8.五柳先生把名利看得很淡,文中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9.“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10.五柳先生有哪些特点?(1)好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读书方法,即读书时不死抠字句。他读

6、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和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的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2)爱饮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看到了一个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五柳先生。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继续走进文章去探究。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和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

7、映。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醉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3.“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4.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

8、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缛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5.“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这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是如此。6.请同学们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并思考这个字体现出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1)淡泊名利:“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