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ID:36106032

大小:13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06

上传者:U-2437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论文题目: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151 目录论文摘要31.数学教学模式建构的反思42.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52.1.进行课堂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52.1.1.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52.1.2根据学生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动机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任务。62.2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102.3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112.3.1常规性建设,关注教师发展的整体性.................................112.3.2.跟踪式服务,关注教师的发展性.....................................112.3.3.结对式活动,关注教师的互助性.....................................122.3.4.专题式研究,关注教师的需求性.....................................123.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123.1设置探索性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33.2注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134.结束语........................................................................................................................15参考文献16151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姓名:朱小强论文摘要本文介绍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采取以“重自主、重情景、重过程、重创新、重评价”为特点,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模式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如何设计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关键字:新课程自我评价教学策略有效课堂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15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看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断呈现出的新的生机与活力。新教材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为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充分地体现了“以教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材思想。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个体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程度不同,对数学难学、难教这一现象却依然困扰着不少小学教师和学生,尤其是追求理想有效课堂的假设与常态课堂的真实状态差距太大、数学教学理论无法有效嫁接应用于新版小学数学教材应用实践,更是成为数学课程目标达成缺失和阻挠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焦点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的优势,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重新审视并理解数学课程,弄清小学数学“学什么”,进而探究小学数学“如何教”,通过对现实的、有效的课堂实境进行研究,概括和描模出可供一线教师借鉴、迁移、应用的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于被面上更多的一线教师所理解、接纳,并最终共同卷入创生新课程的实践,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探索与研究,对于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对于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实施水平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无疑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1.数学教学模式建构的反思“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所以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当代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观点,比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这些教学理论都对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指导作用。现代先进的学习理论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教学参与者。我们在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充分反映这些理论的基本思想。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讲授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刻意地淡化这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法”虽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但是它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在讲授法长期实用的历史进程中,它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现在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的生成,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其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弱势一面。 我151 认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采取扬弃的态度,不管历史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解的作用都是不能忽视的。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由于学生自身知识贮备的局限,依靠探究不可能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必须依赖教师的讲解,甚至是不厌其详地讲解。对讲授法明智的态度与做法不是抛弃,而应是对之加以改造并使之趋向完善。2.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2.1.进行课堂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要有效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首先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运用网络教室的演示功能,我们可以将现实案例传送到每位同学的屏幕上,让学生更好体验、感受教师创设的情景。运用发送信息功能,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将其分组,向每组发送不同层次的任务。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轮流监控功能随时得到反馈信息,然后及时利用辅导功能与某个学生建立交互学习,以此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都能体会学习的成功和乐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表见解;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让学生学生体会喜悦和荣誉,也让学生更方便的进行交流评价,并从其他同学的作品受到启发,来更好的完善提高自己的作品。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我的做法是:2.1.1.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我把教学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最基本的内容。这类内容主要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系统学习,其目的是扫清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障碍,让学生入门。第二类内容是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不会的知识,这些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但它主要是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只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就可以自己从书上或网络帮助上获得答案,所以这类教学内容我采用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第三类内容,是学生通过自学后仍心存疑虑,难以明白的内容,即教学中的难点,我采用的是讲解加讨论的教学方法,属于大多数同学的问题,综合起来用网络的演示功能和讨论功能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解决。属于个别同学的问题则利用网络的遥控功能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从教师带着学到自学辅导,学生就会逐步过渡到自主学习的状态。2.1.2.根据学生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动机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任务任务呈现要讲究层次性,一个完整的任务可以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并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次序依次呈现。这样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任务。另外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拓展任务,探究任务,这样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1)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模式151 ①复习铺垫,情境激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鲜明的针对性训练,如根据课题的内容教师准备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提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定义、规律等。通过前提补偿和思维定向,帮助学生作好迁移前的知识准备和技能准备。②巧用迁移,自主探索。充分启发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同点,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同时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进行比较、区别。当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后,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抓住本质进行区别,防止负迁移的发生。③引导归纳,明确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的过程。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但不能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能一手包办。毕竟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一个人说不完整,可由多人补充,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正确的多样的计算方法。④练习深化,优化方法。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方法的运用,以便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要有阶梯性,练习形式多样性,练习要有一定的强度。⑤总结回顾,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对全课进行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关键,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同时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一些细节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如书写格式,书写规范化等。(4)新课程背景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模式。(2)新课程背景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模式①引发需求。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产生收集数据和统计的需要,体验学习活动等学习兴趣。为一节课的高效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与思想准备。②操作探究。151 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统计、游戏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选择统计主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从而在感受、体验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逐步建立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③应用拓展除了使用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还引导学生对学校班级、各班人数、天气等现实生活进行统计,指导通过观察、看电视报纸、询问等途径获取信息,督促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最后汇总信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④总结延伸可以总结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方法等。延伸的方向可以是后续的学习内容,可以是相关的知识介绍等。如教学一年级下册P98—99页的统计,我们先创设动物运动会的生活场景,引发学习兴趣,制作的课件中将演示的图形出现得较快,使学生很难独立地数一数就知道各种图形的数量,这样打破学生认知结构的平衡,使学生自然地寻求简单快捷的记录数据的方法,引发学生统计的需求。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可以怎样记录各种图形的个数,并在学生自主记录数据后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简单快捷的的记录数据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探索并自主优化统计方法,对学生的统计观念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与发展。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和创新意识。在随后的统计应用环节中,安排了为班级同学每人买一个买水果,买哪些水果?每种水果买多少比较合适的统计与讨论题,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形成共识:先用画√的方法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再讨论如果开班级联欢会,哪些水果要多买,哪些要少买。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服务于生活的作用。(3)新课程背景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模式。151 ①观察积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1)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架起一道可感的桥梁;(2)激发兴趣,通过观察一些实物和有趣的现象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3)积累表象,通过观察大量的几何形体,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为后面概念的形成或规律的发现作铺垫。这是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比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先回忆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接着教师用一端系着小球的细绳,一端固定在手里用力甩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也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吗?从回忆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出发,通过观察教师的旋球转动画圆的演示,学生获得了一个曲线封闭成圆的直观形象。这是从圆的形成过程上来认识圆,而不是圆形物体的简单的静态呈现。这样处理,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从这个演示过程中发现圆与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也有利于下面对圆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②操作发现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模型、实物或教具等),让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叠一叠、画一画、移一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耳朵、手指等多种感官的协同合作及其它同学的相互配合去发现几何形体的特征,把由观察获得的初步的感性认识推向深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操作去发现规律,并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体会学习的乐趣。151 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们就可以采用转化的思想,在操作发现阶段引导学生分组活动,集中大家的智慧对梯形进行改造,把它剪拼成我们熟知的几何图形,然后再问接求出它的面积,进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公式。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好几种成功而可行的办法:(1)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3)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4)把梯形剪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果是直角梯形就是一个三角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剪拼操作,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公式,与教师直接讲授让学生接受相比,这种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公式的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究的信心。③练习运用。主要是用刚学到的知识和发现的规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培养并发展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A.形成技能。智力技能主要指求积计算,它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等。在计算的过程中,涉及到概念与公式的理解与运用,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口算、笔算、解题等一系列因素。操作技能主要指画图,如用工具(直尺、三角板、圆规)画出一定的几何图形,或利用工具测量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B.发展思维。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练习中要加强表述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做出最终的答案,还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分析过程。通过练习,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如思维的敏捷性、简洁性、批判性与深刻性等。④评价激励评价激励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贯穿于以上三个阶段之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4)新课程背景下“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151    ①课前准备。先要确定好探究主题。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同时要做好课前调查或课前制作,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或进行课前制作。根据教材特点,低年级以学生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场景为主,让学生从活动场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年级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研究新问题。②课中探究通过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众多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制订活动方案,参与实践,自主体验、合作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③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验证、观察应用、写数学日记以及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等。以七巧板一课为例,我们收集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七彩的梦》,结合实物学具,引导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来历、学习七巧板的制作方法,通过猜猜象什么、拷贝不走样、巧手大挑战、创意擂台赛等活动探究拼法,多角度、多层次,有效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2.2.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151 上述教学模式既关注教师课堂中的课程实施(教的层面),又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进程中的数学发展(学的层面),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上述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使得教师教得轻松,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跃。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1.学生能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与同学进行相互的交流,对自我和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进而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建构。2.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的变化。表现在许多学生的读书、作业、收集信息、与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学习习惯更加良好。学生在阅读、操作、讨论、演算、思考、陈述、评价等方面,都逐步具有了自己的方法,观察、思维、计算、写作、归纳、应用等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许多学生养成了预习、自学的良好学习方式。3.由于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大大增强,此外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还学会了客观的评价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会了正确接纳同学的意见。2.3.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2.3.1常规性建设,关注教师发展的整体性在常规建设中,我们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开发学生生活场景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正常开展组内教研活动,活动中关注教师对上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合理运用,关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相互关系,我们还根据各教研组特点,挖掘教研组的研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培训,帮助教师正确理解与灵活应用相关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把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上来。使教师不仅关注教学内容、过程的预设,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2.3.2.跟踪式服务,关注教师的发展性跟踪式服务中跟踪的对象是具有“可塑性”的青年教师。对这部分教师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锁定目标,强化训练”。为需要帮助的青年教师成立帮扶小组,由领导和他的师傅一起,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给他开出了一份“跟踪”菜单:每周互听一节课互评一节课、每学期作一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汇报课。151 2.3.3.结对式活动,关注教师的互助性通过“良师益友”结对的形式,要求师傅从基本功、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进行培训。学年结束时对新进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实践阅历广泛,教材驾驭能力较强,对上述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更到位,结对式培训使新教师更快入门。同时,青年教师有着鲜活的思想,精力充沛,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敢说敢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老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2.3.4.专题式研究,关注教师的需求性专题式研究即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培训。我们的做法是:明确主题,骨干先行,广泛互动,专家点评,力争做到一题一得。通过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实施新课程,推广上述教学模式提供了思想准备。同时,我们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和教师围绕共同的话题畅谈各自的思想和观点,开展沙龙论坛活动,激发教师的潜能和智慧。并把课堂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切入口,开展专题培训。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数学教师素养的群体优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近三年,我校数学教师在市、县级执教公开课超过20节,参加省、市级教学比赛的有多人次,一批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磨炼中茁壮成长。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边实践边反思,边实践边总结撰写科研论文己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三年来,教师撰写案例、反思近千篇,教师的论文也是频频见于报刊杂志,《江苏教育技术》、《小学教学参考》等杂志刊发我校数学教师的文章三十余篇,在各级各类优秀论文评比中获省级以上一二等奖一百六十余篇。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形成了有3名盐城市级教学能手、4名大丰市级学科带头人、6名大丰市教学能手的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团队。3.数学教学模式建构的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许多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和不少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1.理论素养的欠缺、研究力量的薄弱以及与外界信息交流的不够,直接影响着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2.“点”的突破不够。各子课题之间研究的力度、层次和水平不均衡,少数子课题有蜻蜓点水、走过场的倾向。3.对上述教学模式应用的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研究不够。151 4.教师教学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待提高。教学模式本身只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活动框架,提示一条思路,并不是可供教师机械模仿或模拟的样板。在选择与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才能,善于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班级学生和自己的教学特长,大胆地进行改造。构成教学模式的各种教学变量、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的排列、组合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打造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3.1.设置探索性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信息时代,学习知识不再是最终目的,而只能成为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授人鱼,未若授人以渔。"因此,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我们就要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在布置尝试探索性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鼓励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样就给了学生们一个发挥和提高的机会。引导他们自选主题,创意并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实现创意他们很自然地进行自主学习--他们讨论、查询资料、向老师请教……此时,我们积极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学生的信息素质就会得到很大提高。让学生自己尝试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提炼出有用的知识,逐渐积累经验,并最终养成探索学习的习惯,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3.2.注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所谓的合作探究,指的是围绕某一历史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成一个个的小组,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互相交流。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大包大揽,但也不能让学生毫无约束地进行讨论。   比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这一内容时,在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时候,笔者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让大家先充分讨论,然后每组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最后笔者再做总结性的发言。通过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阔思路,激活思维。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答案不能尽善尽美,但是通过他们自己努力获得的知识,他们掌握的更清楚,更透彻。教师只要在关键处加以指导和点拨,就能较好的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感受和体验。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形式,让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使他们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而我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充分地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51 积聚研究成果研究的现实土壤是实践,研究的阳光便是教师的理性反思。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深入理解教材、研究教材和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恰当地处理教材,设计学生需要的、乐于探究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活动,从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相关课堂教学模式。151 【参考文献】   [1]聂幼犁主编.《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2]钟启泉.《课堂改革:学校改革的中心》、《全球教育展望》 [3]龚奇柱.《西南地区历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