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学案(鲁教版必修一)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学案(鲁教版必修一)

ID:36106996

大小:266.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6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学案(鲁教版必修一)_第1页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学案(鲁教版必修一)_第2页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学案(鲁教版必修一)_第3页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学案(鲁教版必修一)_第4页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学案(鲁教版必修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学案(鲁教版必修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习目标】1.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活动1: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阅读课本“认识喀斯特地貌”标题下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说一说什么叫喀斯特。--(2)写出喀斯特作用的方程式,归纳其作用的本质是含有的水对岩石的和作用。(3)将下列词组代表的序号填入图3-

2、3-1中,说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①岩石的可溶性②岩石的空隙和裂隙③水的流动性④岩石裂隙的类型和连通性中所含CO2、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⑤水--碳酸盐类岩石--岩石岩石透水性决定作用能否进行--水的溶蚀力--水降水状况决定作用的深入程度地面坡度图3-3-1(4)读课本“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A、B、C分别对应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早、中、晚三个阶段,说一说三个阶段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将1~8代表的地貌形态正确填入表3-3-1中的空档中。表3-3-1喀斯特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形态及其演变成因地表喀斯石芽→石林→、峰丛→→残峰特地貌溶沟→→溶蚀谷地溶蚀落水洞

3、地下喀斯溶洞、特地貌、、淀积--活动2:读课本“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分析桂林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对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地形对流水作用的影响,并联系桂林地区的岩石类型,剖析其“山水”成因。(1)在下图中写出桂林地区利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理环境特点,说一说各圈层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岩石圈特点:桂大气圈特点:相林互地水圈特点:作区用生物圈特点:(2)分析桂林的喀斯特地貌给该地区人类活动带来哪些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活动3:阅读下面的资料,比较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桉树引种到云贵高原后产生与原产地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

4、因。资料: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典型例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徐霞客在考察了湖广、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竟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

5、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绦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多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选自《徐霞客游记导读》--(1)徐霞客是(朝代)人,著名的地理学家。(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录溶洞的著作包括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郦道元的《》等。(3)写出岩溶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北魏--。(4)西南地区

6、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补偿练习一、选择题--图3-3-1表示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图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1—4题。--图3-3-1--A.aB.bC.cD.d--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褶皱隆起C.水的化学溶蚀作用B.流水搬运与沉积作用D.可溶性岩石构成地表--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流水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C.风力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D.冰川对山体的侵蚀作用--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

7、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5.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A.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B.二氧化碳和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D.二氧化氮、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6.对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流动性影响最小的是()A.大气降水B.地面坡度C.太阳辐射D.岩石裂隙的类型和连通性7.与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关系不密切的是()A.岩石条件B.土壤条件C.气候条件D.生物条件8.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属于()A.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岩浆岩B.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C.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岩D.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9.有关桂林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

8、确的是()A.地形与气候有利于地表水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