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吴静)

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吴静)

ID:33766861

大小:7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1

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吴静)_第1页
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吴静)_第2页
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吴静)_第3页
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吴静)_第4页
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吴静)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吴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精品教案(样稿)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吴静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中对桂林“山水”即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未作明确要求。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旨在以喀斯特地貌为案例,分析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更好地落实课标“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用喀斯特地貌作案例,是因为喀斯特作用不仅涉及大气、水、岩石,而且还与生物有关,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典型例证。本课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

2、力、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好素材。【知识构建】本课按照由基本原理到具体案例的思路,主要学习认识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的成因两部分内容,以说明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部分是“认识喀斯特地貌”。知道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和喀斯特地貌。第二部分“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进一步说明了喀斯特地貌是个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本课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概念认识喀斯特地貌岩石条件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作用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形成条件生物条件图1就知识来说,喀斯特作用是指水与重力对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与侵蚀作用、淀积作用的总称。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

3、归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四个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喀斯特地貌专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包括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可以帮助认识其形成过程。剖析桂林“山水”9高中地理精品教案(样稿)的成因,从认识桂林地区独特的环境入手,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桂林地区具备科斯特作用必需的条件,即石灰岩面积广、厚度大、岩性纯、可溶性性强,空隙、裂隙发育,透水性好。【教学目标】1.联系化学知识,认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

4、度。2.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像资料,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3.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本课全程是案例教学,根据课标“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要求,本课既用于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喀斯特地貌的有关知识,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对各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解释以及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等学生可

5、以通过自学和讨论,获得相应的解决。就重点知识来说,喀斯特作用是指水与重力对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与侵蚀作用、淀积作用的总称。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四个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喀斯特地貌专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包括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可以帮助认识其形成过程。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从认识桂林地区独特的环境入手,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桂林地区具备科斯特作用必需的条件,即石灰岩面积广、厚度大、岩性纯、可溶性性强,空

6、隙、裂隙发育,透水性好。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并非理解难点,而应该是以“如何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为教学难点。因为,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单线的,而是任意两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的联系,如何全面、科学的建立其间的联系,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①找一张20元面额的人民币,看一看上面是哪里的景观图片;②再读一读曾经学过的语文课文“桂林山水”;③利用课余时间播放“桂林”音像资料,欣赏桂林山水,并请去过桂林的同学讲一讲那里的见闻。9高中地理精品教案(样稿)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

7、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姓名在小组中的职责发言次数个人观点×××【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情诊断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料,观察课本图3-3-1“桂林山水”中的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地下“神宫”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何造化出我国西南地区如此神奇的山山水水的?学生观看思考回答。欣赏美丽的桂林

8、山水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习目标展示投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