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ID:36127997

大小:16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06

酸碱中和滴定_第1页
酸碱中和滴定_第2页
酸碱中和滴定_第3页
酸碱中和滴定_第4页
酸碱中和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酸碱中和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酸碱中和滴定原理?2、酸碱中和滴定所需的仪器?3、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4、酸碱中和滴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下一步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即C标准V标准=C待测V待测得出C待测=练习1、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需等浓度的盐酸、硫酸、磷酸的体积比(::)2、将18.0gNaOH固体溶于水中配成250.0mL溶液,取20.0mL与密度为1.40g/cm3的42%的硫酸()mL混合,溶液的PH=7。3、向20.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

2、溶液里滴入21.50mL0.13mol/L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这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4、用0.01mol/L的盐酸溶液里滴定25.00mL0.01mol/L的NaOH溶液。若在终点时①不慎多加一滴②不慎少加一滴(1mL=20d),求溶液的PH值?酸碱中和滴定所需的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量筒或移液管、洗耳球酸(碱)式滴定管的使用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V标准和V待测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酸碱滴定时一般选用的指示剂有酸酞和

3、甲基橙,石蕊试液由于变色不明显,在滴定时不宜选用酸碱中和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1)滴定前准备工作:使用滴定管前应检查是否漏水,洗涤、润洗,除去尖嘴部分的气泡,调整液面。用酸(碱)式滴定管、移液管或量筒测定待侧溶液体积(2)滴定过程:手、眼、滴定管液体酸碱中和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3)指示剂的选择强酸强碱盐甲基橙或酚酞强酸弱碱盐甲基橙弱酸强碱盐酚酞(4)终点的确定变色后,半分钟内不变色;多次测定求各体积的平均值酸碱中和滴定的演示及误差分析(1)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清洗碱式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由于滴定管内存有

4、少量水,使标准碱液浓度降低,则消耗标准碱液的体积V碱增大,C酸值偏高。(2)移取待测酸溶液时,移液管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中。由于V酸值增大,消耗V碱值增大,C酸值则偏高。(3)滴定前,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说明一部分碱液用于填充气泡所占的体积,V碱增大,C酸偏高。酸碱中和滴定的演示及误差分析(4)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激烈,有少量溶液溅出,则V酸值减小,V碱也随之减小,C酸值偏低。(5)读取V碱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滴定后仰视,则读出的V碱值偏大,因而C酸值偏高。如果滴定后俯视,则读

5、出的V碱值偏小,则C酸值偏低。(6)若酚酞作指示剂,最后一滴碱滴入使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又变为红色。当溶液变为浅红色时已达滴定终点,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碱溶液过量,V碱值增大,则C酸值偏高练习1取化学纯无水碳酸钠0.53g,正好与未知浓度的盐酸10mL完全反应,取上述未知浓度的盐酸20mL,稀释至200mL后进行下列实验:称取工业烧碱6.25g,加入稀释至1L,用上述稀释后的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至终点时,稀盐酸与碱液的体积比为3:2。试回答:(1)计算工业烧碱的纯度。(2)若碳酸钠不纯,下列情况测得烧碱的

6、纯度比其实际纯度是偏大、偏小还是相等?①无水碳酸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氢钠;②无水碳酸钠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③无水碳酸钠中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钠;④无水碳酸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钾。练习2双指示剂可用来测定NaOH、Na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时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具体做法是: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OH或Na2CO3被转化为NaCl或NaHCO3时,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消耗V1mol盐酸;然后滴加甲基橙,继续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HCO3转化为NaCl时,溶液由黄色变为

7、橙色,消耗V2mol盐酸。(1)试根据下表给出V1、V2数值范围,判断原混合物的成分(用化学式表示)V1和V2变化V1=0V2≠0V1≠0V2=0V1=V2≠0V2>V1>0V1>V2>0试样成分(2)若称取1.200g含杂质的试样(杂质不与盐酸反应),配制成100.0mL水溶液,取出20.00mL溶液,用0.1000mo/L的标准盐酸滴定,测得V1=35.00ml,V2=5.00ml。求试样的成分及质量分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