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反思的随想

关于教学反思的随想

ID:36137017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关于教学反思的随想_第1页
关于教学反思的随想_第2页
关于教学反思的随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教学反思的随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教学反思”的随想碧峰石板小学汪国应日前,我们谈到“教学反思”这个话题,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设计里写反思是流于形式,没必要。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可能是不少教师的困惑之一。下面,我结合学习和实践,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一、何谓“反思”呢?(略)二、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1、首先来看看专家对反思的认识。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

2、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2、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经验型教师与学者型教

3、师的主要指标之一。三、“教学反思”思什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1、教学设计前反思理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反思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如我今年3月3日的校际公开课〈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前,我进行了如下反思:“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要充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发展、过程”上。要心里有学生,要以学生为

4、教学设计之本,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角;教师应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数学教学的第一位;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有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保持率最高。因此,我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基于活动——操作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为长方体做外衣”的具体情景,与学生共同研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理解长方体表面积,在合作、交流中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力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经历对数学现象的观察

5、发现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同伴合作,学会用数学方法思考、交流,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协调,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重新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2、反思成功得意之处。l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l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还以《长方体表面积》公开课为例。当学生小组合作为长方体做好了外衣,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用了多少纸时,我穿插了如下:反思: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者只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

6、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回顾刚才做“外衣”的具体过程,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在观察、测量、计算、比较的探索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胆猜想,探索尝试计算。关键和精彩之处,在于学生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知识又能培养能力。实际上课时,前三种情况与预想一致,后两种情况事先估计不会出现,但实际课堂上出现了第四种,因为我事先有考虑,当一名学生提出,大多数学生一脸茫然时,我不慌不忙地左手托着长方体纸盒,右手拿出侧面

7、展开图,围一围——展开——再围——再展开。“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无须说明,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获得发现、获得知识。如果教师事先没有准备,效果将不会是这样。多留时空给学生,才会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留下空白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思维与创新。上面的设计和实际教学,既有教师对问题的预想答案,又清晰地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思考与回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生自主生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身上长出我们期待他们应该获得的东西。l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l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

8、论l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3、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l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有时教师往往为了创设而创设,脱离了教学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l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l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思考也好、讨论也好、探究也好都必须突出一个宗旨。)l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有的老师上课只关心课本上的知识点,就课本讲课本,学生感觉很枯燥。)l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