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

ID:36158023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_第1页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_第2页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_第3页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_第4页
资源描述: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民版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5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5各数以及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课题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2.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方法,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挂图,直尺,小棒,学具二

2、.说教法,说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已有的知识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学法可归纳为:(一)创造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三.说教学程序第4页(一)创造情景,探究新知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出示“小猴吃桃”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看懂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不仅能看懂图意,还能根据图意,还能根据图意理解,当盘子里一个也没有了说可以用0表示,从而知道了0表示没有的第一含义。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进一步理解

3、0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设计,避免了一问一答的机械牵引式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出示直尺,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发现0在直尺的左端,说明在尺上是从0开始的,从而说明在直尺上用来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3.0的书写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先让三位同学上台来在田字格书写,其他同学观察,看看谁的笔顺对。然后我再指导学生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正确书写0,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要封住口,不能有棱角。最后再让学生在书上描红写0,同桌互相评价。这样将学生放在主导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4、动性,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二)体验生活,深入学习1.出示小鸟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图意——第4页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鸟窝里1只小鸟也没有了,使学生明白1只小鸟也没有就是0只,即从3只小鸟里去掉3只,结果就是0,学生讲师板书3-3=02.出示青蛙图,让生仔细观察,图中,左边的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什么也没有,思考问题:两边一共有多少只青蛙?用加法,4+0=4,学生讲师板书,然后把两幅画交换位置,让学生看图列式,师板书0+4=4,帮助学生感受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一)尝试练习,巩固新知1.摆小棒,列算式A.摆2根小棒,然后拿掉2根小棒,桌上还有没有小棒?怎样

5、列式?0表示什么?B.摆4根小棒,然后拿掉4根小棒,还剩下多少根?怎样列式?2.让学生用学具说出一道跟0有关的算式。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由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进一步巩固对0的含义的理解以及学会计算0有关的加减法。四.课堂评价,布置作业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最后布置作业:课本31页练习四第2题、第三题和第四题。五.教学反思《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在学生认识1-5各数以及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设计时,我多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

6、接利用生活情境切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4页对于教材更多的融入了自己对新课程·新课标的理解,使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既强化巩固了重点,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六.板书设计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还剩下多少只小鸟?两边一共有多少只青蛙?3-3=04+0=40+4=4第4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