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道德教育「与孔子对话

业道德教育「与孔子对话

ID:36329084

大小:306.3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09

业道德教育「与孔子对话_第1页
业道德教育「与孔子对话_第2页
业道德教育「与孔子对话_第3页
业道德教育「与孔子对话_第4页
业道德教育「与孔子对话_第5页
资源描述:

《业道德教育「与孔子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97學年度教學卓越計畫8-1提升職業倫理與職業道德教育─ 「與孔子對話」演講系列(七)演講題目:孔子孝道思想演講人:楊斐芬地點:教學大樓413日期:98.06.01壹.西周的「孝」義西周時期,孝的主要含義是尊祖敬宗的「追孝」,孝之對象是過去的祖先而非健在的父母,孝主要體現在對於祖先的祭祀活動中,因而具有濃厚的宗教意味。貳.孔子的「孝」與宗教孔子重視孝弟倫理,孝弟倫理正是孔子儒學的基石,傳統文化的基礎。在親族組織中,以父子關係為主軸,其它倫常關係如君臣、夫婦、長幼、朋友的行為,都是以父子關係為準繩。孔子完全突顯出「善事父母」的孝義,讓世間的道德價值高過宗教的意義。參.孝的理論:「善事父母」 一

2、、孝建立在「敬」的基礎孔子提出了平實的孝理論: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父母有事,主動「服其勞」(為政)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里仁)又敬不違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幾:輕微,婉轉貫穿著一個「敬」字。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質,孔子之孝主要要求敬父母,而孔子之孝則起於人人之仁心愛意;有別於周代之敬乃起於祖先崇拜。二.孝與禮結合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孝子之事親也,三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

3、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禮記‧祭統)無論父母生前或死後,都應按照喪禮與祭禮的規定來行孝。厚葬久喪、慎終追遠喪親之禮非常繁複,最要緊有「哀戚之情」。祭禮,最要緊的則是恭敬嚴肅,「祭如在」(八佾),要慎終追遠,常懷敬意。「厚葬久喪」的孝義,其宗旨在於藉此表達孝子對先祖的哀思追孝情懷,有其人倫感情的合理需求。在物質上若耗時費財,則人情上不近情理。「盧墓三年」對社會資源也是一種浪費,可改良為「厚養薄葬」,但喪禮、祭禮的精神「敬」不可失。三.孝與弟結合弟同悌,就是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亦即敬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

4、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孝道就是行仁的起點,假如每個人都能做到孝悌,則「犯上作亂」者就減少。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子路)孝與弟相聯,表明了「弟」觀念的提升。要求人們將家庭血親中的等級推廣到社會的關係中,所謂「出則悌」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悌」字所包含的意義不僅限於血緣兄弟之間,它主要表現的是處理社會關係的準則。對孔子孝悌合一思想理解得最透徹的人是孟子,對悌的闡發十分深刻。敬兄,就是敬長,包括由弟對兄關係推衍而得尊敬長上的原則。「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弟是天賦的良知良能,由敬兄可以推廣為敬長,

5、而敬長也就是「義」。他把處理社會關係的原則叫做「義」《禮記‧中庸》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參.孝的人性基礎:仁孝被孔子還原為一種樸素的家庭倫理意識,那麼形上和人性基礎是什麼?孔子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將注意力轉向了廣大人群所共有的人心之仁,從而為孝道的合理找到了更普遍堅實的根基。將之轉化為一種具普遍性的民眾道德。「心安」則為仁孔子還將孝道由建立家庭間秩序的行為轉為每一個人內心的天性之愛: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

6、』。『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陽貨)孔子提出「仁」的概念,由人性的哲學高度為傳統孝道找到了根基,將上下等級轉為人人內在的人性之仁的顯發。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不僅孝之人性根源,而且是孝之要努力實現的終極目標。仁可以說是人行為的最高準則。仁是一種普遍原則,要實現這一普遍原則,必須找到切近的入手處,這就是孝,「親親為大」一個人只有先愛其親,才能推及於愛人,由父母和血緣親人不斷推廣,才能愛其他人。孝的本義是指子女善事父母,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而且能夠做到的一般行為,孔子把它與人生最高原理「仁」連到一起,使之成了「為仁之本」。孝納入「仁

7、」孔子作為儒家孝道理論的開山始祖,圍繞善事父母這一核心內涵,提出了豐富的重要觀念,完成了孝從宗教到道德,宗族向家庭倫理的轉化,並為孝道找到了合理的人性根基,把孝納入仁的最高理想目標之中,從而使孝成為其仁學思想的基礎與起點。肆.孝道的倫理內涵---1.愛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最根本有親子之愛、夫妻之愛。愛的感情,體現為人與人之間的需要、依戀、同情、喜歡、關心、愛護等情感。親子之愛是家庭的精神支柱,愛父母是孝道的內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