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

ID:41659791

大小:62.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9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_第1页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_第2页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_第3页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_第4页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收稿日期:2008-10-20基金项11: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书正(1969—),男,山东招远人,硕士,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孔子道徳教育思想与当代公民道徳建设•刘书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山东淄博255100)摘要:孔子重视道徳教冇,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徳教冇思想,他把道徳教冇放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道徳教育中注重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重视道德实践的训练,强调发挥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营造相互关心、团结互助、讲究制度和规范的良好氛围,应该重视公民行为规范的训练和习惯的养成,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2、的道徳教育模式。关键词:孔子;道徳教育;公民道徳建设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077(2009)01-0059-03道徳教育是提高道徳品质的重要途径。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徳教育思想。在孔子道徳教育思想中,“仁”是一个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川的概念和范畴,是其道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以他的道德规范,如孝悌、忠信、恭敬、智勇等等,都是这个基本原则的补充和展开。当代公民道徳建设而临着诸多问题,汲取孔子道徳教冇思想中的精华,对公民道徳建设有着深刻的启迪。一、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

3、德教育思想“仁”并非孔子发明,在孔子以前就已经存在。孔子特别强调“仁”,《论语》中“仁”字涉及58章,一共有109处。孔子的仁学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孔子学说中最具特色的内涵,也是其道徳教育的基木原则。“仁”主要有三层基木含义:“仁”的第一层意思是爱人,这是“仁”最基本、最通常的含义。《论语》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下引此书只注篇名)"仁”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爱人。当马厩失火厉,孔子退朝回來,他首先问伤着人没有,而不问伤马没有。“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可见在他的心tl中,马的价值与人是无法比拟的,故而只问人而不问马。“爱人”始

4、于“尊亲”而达于爱众。孔子从孝悌出发,以孝悌为木,立足于亲亲之情论“仁”。“孝悌也者,其为仁Z木与”(《学而》)孔子把子女对于父母兄弟姐妹感情的自觉培育作为“仁”的基础,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木内容。仁爱作为孔子的道德教育原则,其出发点是“亲亲Z爱”,但又不限于亲亲之爱,而是从亲亲之爱出发,推己及人,把“爱人”推及到全体社会成员。“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在孔子看来,人不仅都有亲亲之情,都爱自己的父母兄弟,而II人都可能将这种亲亲之情向外延伸、扩展,从爱父母兄弟而达到爱天下人众的「I标,这样,“爱”的对象从近到远逐步推开,使“仁爱”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

5、当然,遵循孔子的仁爱原则,并不意味着要无差别、无条件地爱所有的人。他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口”(《里仁》)他对于爱什么人,恶什么人,孔子是有所分析的。爱仁人是仁,恶不仁之人也是仁。真正的仁者,就要既能“好仁者”,又能“恶不仁者”。爱憎分明,抑恶扬善,是孔子仁爱原则的一个显著特征。“仁”的第二层意思是修身,是对道徳准则的遵从。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门。”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仁”的这层含义

6、告诉我们,要克制自C不正当的感情欲望,使之符合礼的规定。为人能克C复礼,就可以成为有仁徳的人了。这样做全靠自还能靠别人吗?孔子认为“为仁由己”,不能违背礼的规定,而是要约束自己(克己),-•切视听言动都要符合礼制(复礼),这是一件既简单而乂艰难的事情,由口己决定、主宰、牛发出约束口己的“四勿”,而通向和达到-•种“归仁”的人生境界。这里,孔子非常强调人的道德白律意识,强调人的自我修身,强调对道徳准则的遵从。“仁”的第三层意思是指一切良好的道徳品质。请看以F几例:“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嫩、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

7、人。'”(《阳货》)这里的“仁”指“恭、宽、信、敏、惠”五・59-《武警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总第151期)・文史研究・种殆行。孔子认为,能够做到恭敬、宽厚、信实、勤敏、恩惠五种殆行,就可以说是仁了。“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里的“仁”指庄重谨慎、严肃认真、忠诚信实的道徳品质。孔子认为生活起居应该圧重谨慎,处理事务应该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应该忠诚信实,这些都是“仁”应该有的道徳晶质。“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花言巧语、虚言假色,这是很少有仁爱的。这里“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