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实验学校初一历史复习课教案2

滨海实验学校初一历史复习课教案2

ID:36347006

大小:79.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9

滨海实验学校初一历史复习课教案2_第1页
滨海实验学校初一历史复习课教案2_第2页
滨海实验学校初一历史复习课教案2_第3页
资源描述:

《滨海实验学校初一历史复习课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滨海实验学校初一历史复习课教案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个教案主备人:复习章节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复习重点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2、2、汉与匈奴之间民族交往的两种方式及事例复习难点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教学过程二备记录一、知识梳理1、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灭亡的教训采取了①②;③;④;等措施,使汉初出现了第一个盛世局面。2、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局面的措施: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军事上:意义:3、匈奴统一蒙古草原:时间;首领;意义:原因:时间:4、汉武帝攻打匈奴将领:重

2、要战役:影响:(1)(2)(1)时间:5、昭君出塞(2)重要人物:、(3)意义:①②6、民族之间交往的两种方式是:、二、知识拓展与联系1、见《导》p49页12题2、见《导》p55页12题3、如何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出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从材料一看,翦

3、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评价:依据: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戌,外内骚动,百姓罢蔽……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3)材料三:以下是某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3)材料一、二只摘

4、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三、当堂训练与巩固1、秦始皇、汉武商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2、下列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B.颁布“推恩令”,削弱诸候王的势力C.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D.赐给日本委奴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3、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

5、A.春秋B.西汉C.唐朝D.明朝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5、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A.儒家经典B.道家经典C.法家著作D.墨家著作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

6、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他们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措施是谁建议的?(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分别是什么?四、教后反思:(l)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1分);依据: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1分)(2)认为他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2分)(3)特点:全面性;一

7、分为二。(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客观评价秦始皇。从材料一看,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其依据是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依据材料二,司马迁认为秦始皇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的特点是全面性;一分为二。(P68)造纸术张骞通西域时间:________帝时期目的:联络__________共同夹击匈奴过程:公元前_____年和公元前______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结果:了解____________及想与___________的愿望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长安→_______→今新疆

8、地区→_________→欧洲,成为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道海上丝绸之路: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