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ID:3639836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_第1页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_第2页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_第3页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_第4页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张志梅一、教材简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的第1-3题。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知识,认识一些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学会从变量的角度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例题提供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表,安排学生观察数据,求比值,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揭示路程和时间的正比例关系。“试一试”选用购物问题作素材,让学生再次经历、感知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

2、例意义的理解。“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让学生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的相关数据,判断是否成正比例,进一步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学好这部知识,对以后学习成反比例的量以及中学学习函数有重要意义。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具体实例中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4、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成正比例的量,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

3、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3)、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说教法1、谈话法: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又潜伏悬念,激发学生动机,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2、创设情境法: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三、说学法1讨论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合作、交流中探索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描述法:在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后,让学生说一说理由。四、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成正比的量。1、多媒体

4、展示例1。请学生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2、创设问题情境,导学例1,初步粳理解路程和时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及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1)提出问题。①表中有哪两种量?②哪种量随着哪种量变化?怎样变化?③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比值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80/1=80  160/2=80  240/3=80……这三个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交流。①

5、在交流汇报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上“变化”、“一定”这两个词来说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②、通过填空,理解概括路程和时间变化规律,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系的量,    变化;    也随着变化。当    和对应的      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3)、总结出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二)、让学生自己完成“试一试”,加深对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理解,归纳出成正比例关系的字母的表达式。1、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解决“试一试”

6、。2、学生口头描述购物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理解“试一试”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也是成正比例的量。3、总结出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定)……板书4、比较例1和试一试的共同点,形成规律,归纳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的关系。(1)比较共同点:例1和试一试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和一个一定量。(2)归纳出成正比例关系字母表达式。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用X和Y表示,一定量用K表示,那么正比例关系,可用式子表示为:Y/X=K(一定)……板书(三)、学生看书,质疑问难。(四)、理解应用,巩固提高

7、1、学生自己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强调学生说一说理由。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第1、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成正比例的理由。(五)、灵活运用,课外延伸(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这题设计的目的是在学生逐步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脱离表格,抽象意义,从具体到抽象理解,认识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为后面学习打基础(五)课堂小结,谈一谈这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