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第二单元试卷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第二单元试卷

ID:36404535

大小:18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0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第二单元试卷_第1页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第二单元试卷_第2页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第二单元试卷_第3页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第二单元试卷_第4页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第二单元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第二单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第二单元试卷一、选择题1.(2013·南京模拟)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图)。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A.仁政B.为政以德C.兼爱、节用D.克己复礼2.(2012·苏州调研)“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3.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

2、要是因为当时法家()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4.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下面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①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②感叹人性本恶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5.(2012·泰兴调研)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

3、“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12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③④6.(2013·淮安模拟)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心即理也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7.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4、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致良知”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9.(2012·盐城一模)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

5、.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1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11.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A.强调实地调查B.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D.主张经世致用12.(2013·镇江模拟)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

6、董仲舒主张“12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董仲舒神化君权②黄宗羲强调民本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④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2012·苏锡常镇一调)北宋著名学者李觏曾经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对此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该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B.该材料将儒、佛对比,对佛学甚是推崇C.该材料反对儒学的伦理说教,陈义甚高D.该材料显示学者思考、探索,试图改造儒

7、学1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反复强调这种(理学)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改造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宗教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1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开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D.强化了儒家的

8、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