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参与引导教学策略例谈

小学数学参与引导教学策略例谈

ID:36408209

大小:62.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小学数学参与引导教学策略例谈_第1页
小学数学参与引导教学策略例谈_第2页
小学数学参与引导教学策略例谈_第3页
小学数学参与引导教学策略例谈_第4页
小学数学参与引导教学策略例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参与引导教学策略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参与引导教学策略例谈在每一节数学课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也有可能不同。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方法,并且这些策略、方法是在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实践了参与引导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参与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由问题产生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丰富生动、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动手实践、尝试练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下面以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说明参与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员参

2、与。问题的提出、实践的操作、结论的生成都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进行思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全员参与的活动,可以是个体独立参与的活动,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式的共同参与。“找规律”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思考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根据盆花的摆放规律,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在此基础上,关于彩灯、彩旗的问题都让学生先尝试练习,再进行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思考的全过程。5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愿意主动参与。要形成这样的局面,教师要加强参与指导,不仅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

3、,而且还得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与参与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尤其要给予表扬。如“找规律”的教学中,当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教师请这个学生到前面来当小老师,接受其他同学关于这种解法的提问。学生对这种生生对话很感兴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你的算式中1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算下来的7的单位为什么是组?”“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你怎样说明第15盆花就是红花?”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对这个算式的理解。主动提问,是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结果。差异参与。没有差异参与就没有全员参与。学生参

4、与的要求和程度应有弹性,参与的方式要有不同,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如让学生解决彩灯的规律问题时,教师提出你可以用你刚才的方法,也可以用刚才其他同学的法,如果你会几种方法,可以都试一试。通过不同层次的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仅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而且易于获得学习的成功。二、问题引导策略及实施方法教师用问题引导调控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学数学、做数学、生成数学结论。5问题引导策略的重点在于产生问题。在一节课中要围绕学习内容产生多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从问题产生的先后次序来看,主要有:(1)目标性问

5、题。围绕教学的重点产生的问题。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教学中要解决的大问题,用这个大问题统领全课,围绕这个大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2)过程性子问题。为了解决目标性问题而产生的子问题。教师和学生围绕目标性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产生的一系列过程性子问题的思考与对话,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研究过程来看,有观察性问题,通过对一些现象和规律的观察,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反思性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和知识获得后,都会产生一些以比较、小结的形式出现的让学生反思学习内容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反思深化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反馈性问题,学

6、生完成任务后,在汇报时提出的问题,有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问题。问题引导策略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关于问题的对话。通过对话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考的方向。问题引导策略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学生更有效地探究,让学生的思维有方向、实践有方法,探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绝不能用教师的引导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下面以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说明问题引导策略的使用。产生问题。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学开始,教师给学生呈现牙膏盒和粉笔盒,

7、让学生看是什么形状的,然后让学生从口袋中摸一个长方体,要求摸出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出这是长方体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这时产生问题:怎样描述长方体的特征?这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5对话研究产生过程性问题。围绕产生的大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有可能又会产生解决大问题的小问题,进而围绕这样的大问题或小问题有效地开展活动。如本节课产生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大问题后,教师和学生对话又产生了以下子问题:仔细观察长方体,你有哪些认识?(引导学生认识面、棱、顶点。)长方体面的特征、棱的特征是什么?你会用什么方法研究?通过对话,学生知道了不

8、仅可以用看的方法,还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