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ID:36451468

大小:7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0

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_第1页
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_第2页
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_第3页
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_第4页
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後,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後,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二)。(表二:汉字书体的演变)  1古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

2、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後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铜器上凹入的阴文为款,凸出的阳文为识,总称铭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

3、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三)。(表三:甲骨、金文对照表)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如图8:彦堂先生甲骨文作品之局部)。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如图9,是于1958年设计的。(图8)(图9)  2大篆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

4、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着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图10)。(图10:邓完白四体帖篆书)  4隶书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磔:用笔向右下斜)、一横一捺都

5、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图11:曹全碑八分隶)。"八分"是在秦隶之後,渐生波磔(归于整齐、规范,转化而来的)。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图12:邓完白四体帖隶书)。图13虽为西洋文字,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图11)(图12)(图13:1955年设计/局部)  5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

6、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图14、15)。图16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图14:褚遂良楷书法帖)(图15:宋徽宗诗帖瘦金体)(图16:1949年设计)  6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图17)。(图17:

7、董其昌尺牍册局部行书)  7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如图18、19、20)。(图18:祝允明草书七绝便面)(图19:欧阳询草书千字文局部)(图20:张旭狂草)  8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後,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

8、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9电脑字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