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往事依依》定稿

7上《往事依依》定稿

ID:36478748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7上《往事依依》定稿_第1页
7上《往事依依》定稿_第2页
7上《往事依依》定稿_第3页
7上《往事依依》定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7上《往事依依》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上第二单元《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概括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说出她对文学作品的感情。2、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并能具体点评。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4、能举例说出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课前学习:学生了解作者,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学习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检

2、查预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探寻写作思路。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介绍自己查资料了解的作者,老师小结:“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再次印证了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写:“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

3、,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1.作者简介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曾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和杨浦中学任语文教师,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196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五十例》《于漪教案选》《于漪文体教案选》《学海探珠》等。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书,另有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2.写作背景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

4、《中学生阅读》编辑部(初中版)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3.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涟漪()徜徉()水浒()水泊()停泊()浩淼()歌咏()重读()阴晴雨晦()镌刻()谆谆教导()绚丽()二.读一读: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①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依依”一词的意思有:(1)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2)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②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什么?明确: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

5、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问:结合词语说说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呢?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明确:回忆往事,感慨万端,总领全文的作用,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③概括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往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概括参考如下)1、小时候观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美不胜收。3、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三.想一想:探寻写作思路:1

6、.于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情来回忆呢?可以讨论一下。(可用原文回答)如:1):因为这几件事给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于老师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读书。2)因为倒数第2段写了“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读书给了于老师很多帮助。师小结:这些都包含在“往事依依”里,特别是“依依”一词,“历历在曰”、“记忆犹新”也是紧扣这些事。开头是总领,这一部分写了四件事,当然就是分写了。2.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结尾,请同学们朗读末尾两节。(生齐读末尾两节)注意:要读出“

7、依依”的分量,读出深情,读出前后呼应的感觉。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用?开头总领,中间分写了四件事,结尾应该干什么?(生齐答:总结全文)同学们在文章开头抓了两个词语,结尾该抓哪些词语呢?(青春激情。不断奋进。“唤”和“催”也很有表现力。)师:它们表达了回忆往事的意义,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3.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具体:朗读第3段。“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

8、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也是在初中读书时。。。。”师:于老师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字,却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使文章结构特别紧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4.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好在何处?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