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偏差分析的认知生态取样途径

判断偏差分析的认知生态取样途径

ID:36496066

大小:160.1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判断偏差分析的认知生态取样途径_第1页
判断偏差分析的认知生态取样途径_第2页
判断偏差分析的认知生态取样途径_第3页
判断偏差分析的认知生态取样途径_第4页
判断偏差分析的认知生态取样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判断偏差分析的认知生态取样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01~606AdvancesinPsychologicalScience*判断偏差分析的认知-生态取样途径张莉傅小兰孙宇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对判断偏差的研究曾主要侧重于考察个体的动机和认知缺陷,而近期从认知-生态取样角度对判断偏差进行的研究则表明,判断偏差源于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认知-生态取样角度分析人的判断偏差着重考察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基于样本的判断涉及的多个变量,现实环境中刺激的分布,取样过程及其结果,取样过程中的心理预设与限制。认

2、知-生态取样角度的研究对判断偏差产生的原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同时,它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判断偏差,认知-生态取样,取样偏差,刺激分布,元认知。分类号B8421引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事物做判断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如实际混淆(pragmatic-confusion)、忽视基础率(base-rateneglect)、证真偏向(confirmationbias)、错觉相关(illusorycorrelation)、虚假偶联(pseudocontingenc

3、y)、选择暴露(selectiveexposuretopreferredattitudes)[1]等。众多心理学家对这些偏差进行研究,探究个体的动机和认知缺陷,试图揭示产生判断偏差的本质原因,但一直未能达成共识。而从认知-生态取样(cognitive-ecologicalsampling)角度对判断偏差的研究却另辟蹊径,对判断偏差产生的原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众所周知,人们在做判断时,多数情况下都无法直接感知现实环境中的判断对象(如风险、成就、成[2]功、吸引力、态度和满意等)的潜在性质,而只能通过

4、介于认知和环境之间起衔接作用的样本进行推论。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依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做出的判断都是基于样本的判断。显然,这种以样本为基础的判断很少或不可能基于判断对象总体,而是基于判断者从总体中所选取的某个或某些样本。判断者所选取的样本可能来自外部世界,也可能来自内部记忆,其中往往存在着某种取样偏差。Fiedler认为,正[1]是这种取样偏差导致了人的判断偏差。本文试图说明如何从认知-生态取样角度对判断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简要介绍从认知-生态取样角度分析判断偏差的研究特色,然后从认知-生态

5、取样角度分析判断偏差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2从取样角度分析判断偏差的研究特色在已往研究判断、决策的文献中,取样并没有被完全忽视。但已往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判断偏差源于[3]个体的各种目的以及各种认知缺陷。因此,研究的焦点也集中在判断者对已选取的样本(尽管这种样本收稿日期:2003-05-20∗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创新工程重点项目、科技部973项目(G1998030508)和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30270466)。通讯作者:傅小兰,电话:010-64850862;E-mail:

6、fuxl@psych.ac.cn601-602-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大多只具有片面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表现出的目的和认知缺陷。例如,偏好态度的选择性暴露,自我[3]相关信息的选择性记忆,概率判断过程中对易获得的记忆信息的曲解等。与已往研究相比,从认知-生态取样角度分析判断偏差的研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2.1重视取样过程从认知-生态取样角度对判断偏差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取样过程本身导致的偏差:取样并非完全处于个体的认知控制之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中信息分布的影响。由于环境中某些数据比其他数据更易于

7、被选取,因此判断者实际上很难做到完全随机的取样。而任何缺乏代表性的、有偏好的或不完全的取样[4]都可能会造成所选样本中存在各种偏差。从认知-生态取样角度分析判断偏差的基本假设是,样本统计为认知系统与现实环境提供了交互作用的界面(见图1):一方面,判断者从外部世界中收集到的观察样例,从记忆中提取的知识,还有通过语言获[5]得的二手信息,与判断者自我生成的信息相融合,形成多源经验样本;另一方面,该经验样本中所包含的环境刺激内容显然也会受到判断者的注意力、短时记忆容量和加工目的的影响。因此,判断者最终形成的

8、多源经验样本是人(认知系统)与现实环境动态交互的结果。外部环境的潜在特征界面:观察到的刺激样本接口认知表征和判断图1从认知-生态取样角度分析判断偏差的基本假设2.2考察搜索算法从心理学角度看,样本不仅是总体的子集,而且是认知主体在取样过程中执行特定搜索算法的结果。所有的判断都是对一个或多个预测子(predictor,即自变量)作用引起的标准子(criterion,即因变量)的变化进行的推测。一个二分的预测子和一个二分的标准子可以构成其基本范式。例如,老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