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说课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

ID:36529876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1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_第1页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_第2页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黄石市湖滨路小学余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二、我的教学思考1、我对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通

2、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我对教材的处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和竖式,重点掌握余

3、数的含义。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层面。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定商。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3、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三、我的教学设计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从一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教学:1、自学回顾学生复习正好分完,余数为0的除法竖式,为有余数的除法做准备。2、自主探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来生成除法算式,产生余数,分类进行感知,理解余数意义。学习除法横式的读写,在横式分类中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利用猜一猜的游戏活动明确余数最大的也要比除数小。在此探究的基础上

5、,我有尝试做了一次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尝试求出被除数,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3、以旧引新放手让学生根据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试着尝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再针对横式、竖式中的“商”和“余数”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强化认识,并且注意“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这样,除了巩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15盆花改编回到例2中,例题中23本身是个质数很容易产生余数不为0,所以让学生将例1中的15盆花作为了研究的主体。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2次改编,将除法的多种意义呈现,还出现

6、了除数和余数单位一样的情况,让学生对平时易错的地方进行深入的思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4、拓展应用。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掌握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的练习逐步形成的。因此,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下练习。1)、基本练习。安排了“计算题”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辨析练习。安排了“判断题”让学生查找易错的原因。3)、发展练习。这一题是开放题,使学生

7、产生探究的愿望。5、回顾评价。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体会、谈收获,教师总评。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紧扣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