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思索

关于文言文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思索

ID:36578961

大小:63.1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2

关于文言文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思索_第1页
关于文言文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思索_第2页
关于文言文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思索_第3页
关于文言文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思索_第4页
关于文言文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文言文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考察赋分达二十分,考点稳定,与课文结合紧密,相对封闭一些,如果采取一些有效的做法,进行有效的训练,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绝佳效果,这二十分的全取或基本全取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这些没有伸缩性,可夯实基础分,为现代文阅读及作文的得分建立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和前提。另外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也有必要深一步地从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获知信息。下面就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中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谈:   一  了解以往的 文言文的课外阅读的方向与选文特点:         大多 选自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文章,或题材选自《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新唐

2、书》,《宋史》等史籍,以人物传记类的史传文章为主,并尽量贴近和暗合当代社会的热点,紧扣回应时代的脉搏,体现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性。具体分为两类:一为古代名臣良吏事迹,表现官员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或刚直向上,执法如山等正直的 品行。有时也选用一些有文韬武略的武将的事迹。二为古人相夫教子或事亲至孝等事迹,体现和弘扬民族文化及传统美德。选文短小,四百字左右。一般只选一大自然段,并附有几个提示性注释。语法与词汇往往与课本的十一个文言文单元,四十四篇文言文的相关知识有关,难度与课文相当,仍属浅易的文言文。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出题意识很强,需要高度重视。比如实词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3、课本后的附录的三百四十个实词,需要在每篇文言文学习中分散落实,二十个虚词依据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务必结合课本例句理解后落实。   二 读课外文言文的选文,要有法,简单的说:  要有序,要有法:       第一步概览原文,明白文中的时、地、人、事和作者的看法。       如有困难可利用最后一个考题的提示,它的四个选项就依次是选段的整一个段落的四个层次的暗示与点拨。如2001的高考文言文选段的最后的题目的四个选项就把选文切分成了:田单立将,反间乐毅,麻痹燕军,布火牛阵。这样层次分明了,也便于作具体的题目。也要学会利用附属的注释化解难度。也可以利用八个小题的正确选项,一般

4、合计达二十四个选项的提示,从而形成大致的印象轮廓,有利于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便于树立宏观视野以后对各小题的分析。       第二步排除死字,分析关系,以求理解。不需要理解的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要用铅笔画出,除去思维的干扰,化解不必要的难度,必要的难得糊度是需要的,不一定都透彻地了解。前提是不影响具体题目的理解。       第三步是:扫清大意的困难以后,要结合具体的题目的判断来精读原文的对应部分,这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它的真实的意思。语境包括内部与外部,内部指语言材料所表达的具体语言环境,词语搭配,句子的结构,上下文句的关系等等,特别是需

5、要看与句子的相关的上下文,把单个的句子放在文章中前后联系起来分析,即“句不离篇”;外部即语言发生的场合。作者在句中所注入的附加因素。如作者的情感、说话的场合对象、目的和氛围、作家的艺术处理等。如“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报君赐”这句话是来报恩还是来报仇,若不看前面的文字,是无法把握的。这些如简单说来就是要学会分析文章的诸种因素存在的各种关系比如相互制约、互相阐述,这是文章本身的规律,也是我们解文解题的依据。另外还需要训练“以事解文”和“以理解文”:也就是注意文章中故事的背景的提示与暗示,这就需要注意文段后的注释与平时的积累;还要经常考虑情理与事理的因素。比如1994年的高

6、考题有一句话“扶持私庭”,到底是说何子平在家抚养母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这里固然有词义的固有的规定性,但仅从情理上看来,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如果这样的话,母亲已经近八十,还在理家,何子平何孝之有?       第四步是思索题目时要想之有据,“据”就是文言语段,题目设置(题目选项的有联系和提示性),手头的知识和技能。刚才已经提到了文言语段的语境很重要,要学会利用。下面就技能说一些:    1可以用较小的语境就可以理解并推而广之的成语,学会有意识地利用它来理解文言文中的难字。如可用“走马观花”中的走的释义“跑”来推知 文段中的走的释义;用“如丧考妣”来推测文段中的妣的含

7、义为“死去的母亲  ”;用“莫名其妙”来推测文段中的“名”的释义为说出之意。用比较熟悉的成语与文中的词语对照,可以很快地找到解题的依据。如1995年的文言文高考题的12题的c项“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副:符合”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如果要能想到成语“名副其实”,“名不副实”这两个成语,肯定有助于判断“副”的真确性。    2可以用古典名句来化难为易。因为这些我们比较熟悉,可以举一反三。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究”是“毕竟,终究”之意,可以用它来推测文意。    3应该强化逐字审视的习惯。因为古代的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要培养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