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轨迹的回顾及展望

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轨迹的回顾及展望

ID:36609463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2

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轨迹的回顾及展望_第1页
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轨迹的回顾及展望_第2页
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轨迹的回顾及展望_第3页
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轨迹的回顾及展望_第4页
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轨迹的回顾及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轨迹的回顾及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轨迹的回顾与展望(六盘水师范学院李建富)【摘要】:该论文以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为出发点,分别从作曲学科建设溯源、作曲学科成果概述、作曲教学与本土民族音乐相结合的尝试以及作曲学科建设应反思的问题等方面来阐述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的成绩与不足之处,最后总结出,曲靖的文化建设事业之所以有了象张更生、孙祖红、易希平等一批音乐工作者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才使得其作曲成果在云南业内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为云南近代音乐史的书写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彰显了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的价值。【关键词】: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回顾展望引言音乐作曲理论源自西方文化。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2、音乐理论家廷克托里斯(约1435——1511)的《对位艺术》(1477)和意大利作曲家兼理论家萨利诺(GioseffoZarlino,1517——1590)的《和声法则》(LeIstitutionIhamoniche)吉奥赛福·萨利诺所著的《和声法则》(Leistitutioniharmoniche)问世以来,到16世纪西方对位法的系统化建设、再到赋格曲写作的体系化、数字低音与键盘和声以及前苏联形成的“四大件”教学体系等等,使西方舞台化艺术音乐的实践活动便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杨勇.《音乐理论的困惑》.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3我国的艺术音乐创作理论始于上个世纪之初,由海

3、外归国人士以及部分外籍人员传入。在百年间的历史阶段,经过一批批先辈的辛勤耕耘,我国的作曲学科建设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国优秀的作曲家。云南的高等作曲学科建设应以云南艺术学院为“工作母机”。在云南艺术学院的影响下,作曲学科的建设也传播到曲靖师范学院。历经教师们的努力,作曲教学已构成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成为影响整个音乐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建设溯源作为一所年轻的院校,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前身是曲靖师专艺术系,它于1993年挂牌。在建系初始,艺术系只设有音乐学一门专业,由8位教师组成。担任作曲教学的是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

4、的张更生老师。到1996年,又有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的孙祖红老师加入了作曲学科的行列。虽然当时只有两位作曲教师担任教学,但他们都是经过了专业的培养、有着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广博文化修养的“科班”,在他们孜孜不倦的耕耘下,艺术系的作曲教学逐步正规化。特别是随着艺术系的不断发展,师资队伍也不断壮大,课程设置也更趋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曲学科中的和声、复调、歌曲写作、小乐队配器等课程,都成为了艺术系学生的必修课程。2000年,曲靖师范学院进行了三校合并(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曲靖教育学院、曲靖师范)后,富有丰富艺术感知的易希平老师作为作曲教师,也由师范学校加盟到现在的音乐舞蹈学院,

5、为作曲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获得新的创作技法并提高教学水平,作曲学科的教师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业务深造。易希平老师获得了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的硕士学位,为教学和创作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的技法;孙祖红老师不断深入各少数民族的村寨,为教学和创作吸取营养;张更生老师在2000年之际,到中央音乐学院再度学习了两年的作曲和电脑音乐制作,并在学成归来后紧跟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于2003年开设了电脑音乐制作课。作为一种富有远见的学术开拓,这在当时云南的同类院校中是独一无二的课程设置。伴随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往的办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科的发展需要。为此,作曲教研室的老师们一方面抓技术课程的专业设置,

6、使教学逐步正规化,更积极向云南艺术学院作曲学科学习教学方法与学科建设的经验,与此同时,他们扎根本土,积极探索曲靖地区民间音乐的律制规律,为“地方性”的特色化作曲教学吸取营养:自艺术系创办至今,作曲学科不单为曲靖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在广泛吸收云南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为推动曲靖的地方文化建设、宏扬区域文化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曲靖师范学院作曲学科成果素描作曲学科的教学成果是由张更生、孙祖红、易希平为骨干的又有学科的教师们集体积累起来的,在他们身上,体现的不仅是教师个人在教学上取得的良好成绩,更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音乐学科成立以来,全体教师们协同合作的成果

7、。作为一种坚守,多年来,张更生、孙祖红、易希平为代表的作曲学科的教师们始终在教学第一线,既教学、又创作,既推动学科的发展、又促进地方文化建设的提高,他们所取得的成果正是音乐学科发展进步的见证。为了求证这一论点,现简要介绍三位教师的主要学术成果。张更生:在履职期间主要从事音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担任了《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小乐队编配》、《歌曲作法》、《电脑音乐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作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歌曲创作方面,分别在《云岭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