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研究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研究

ID:36615391

大小:220.2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3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研究_第1页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研究_第2页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研究_第3页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研究_第4页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然资源1997年第6期1997年11月NATURALRESOURCES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研究蒋忠诚谢运球章程翁金桃(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郑治芗杜恩荣(北京市地质矿产局100050)提要本文首先指出我国重要的北京西山岩溶区的岩溶地质景观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进而针对其景观特征和被破坏的原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该区的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本方案强调“保护第一”的指导方针和贯彻“分区分级保护、合理适度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建立4个国家级和4个市级保护区的建议,并将宏观决策保护措施和具体工程技术保护措施结合考虑。关键词

2、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北京西山北京西山地区的岩溶地质景观,以大型岩溶洞穴、陡峭山峰、岩溶峡谷和岩溶泉为特色,是半干旱-半湿润岩溶的典型代表,也是该地区非常宝贵的资源。它赋存于自然环境中,又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为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北京西山地区的岩溶地质景观除了有高的科学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意义。但近年来该区的岩溶地质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加强其保护和管理已成为当前比较紧迫的任务。1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破坏现状111地面岩溶地质景观的破坏仅举数例说明。①房山附近的牛口峪坡立谷是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比较典型的岩溶

3、坡立谷,且为下游马刨泉的水源补给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资源意义。但现在成为燕山石化厂的废水处理坑,不但使这一地表岩溶地貌景观面目全非,而且污染了环境,造成该区水资源的紧张;②黄土坡是本区最典型的岩溶洼地,洼地内边缘尚有10m多的厚层黄土,底部有残积土沉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但现在一条大公路从中穿过,一条铁路切穿边坡,洼地底部厚层沉积物被当作建筑原材料开挖得所剩无几。如果无人提示,就很难看出它是一个典型的岩溶洼地。因此,已基本上失去了景观资源价值;③高耸雄伟的蝙蝠山是似峰丛岩溶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形态,也是十渡风景的象征性特征之一。现在一条长百

4、余米的铁路隧道横穿其中部,不但有损于整体自然风貌,而且在火车的强烈震动下,经常有块石从收稿日期:1995-04-24;收到修改稿日期:1996-12-04。©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6期蒋忠诚等: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研究61山顶坠落。长此以往,雄伟的山体将失去其景观特色;④在拒马河沿岸,常可见陡崖下有新的崩塌的大块石;有些石柱已经裂解,呈预塌之势。九渡南沟一石柱已经错裂成两

5、部分,上半部崩落难免。岩溶石柱景观奇特,在拒马河沿岸分布数量也不多见,一经破坏,十渡景区的风光将大为逊色。112洞穴景观的破坏洞内钟乳石被洗劫,只要洞内有精美的化学沉积物而未能加以保护,不管洞穴多么艰险,都会受到毁灭性采伐。采伐的对象多为石花、鹅管、细长的石笋和石钟乳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景石。遭到破坏最惨的是老道洞,生长于内洞400多米的长洞壁上的雪白石花现已几乎荡然无存,而洞底形成以石花铺路的“白色廊道”,残留的断肢随处可见,真是惨不忍睹。类似的采伐现象在马安洞、半壁店采石场洞甚至云水洞和石花洞都曾不同程度地发生。景石被移位,在已开放的云水洞和银

6、狐洞,常把偏僻处的景石(主要是石笋)搬运到路旁,或把分散的个体景石聚集成群体景石,即所谓“人为构景”。此外,云水洞为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效益,最近作了大幅度改造,把自然景观改造为宗教殿堂(天堂和地狱),在整修过程中,把洞中的景石作了大量的清理和搬动,毁坏了原洞厅的自然面貌。景石变质变色,很多洞穴,尤其是已开放的旅游洞穴,原来洁白透亮的景石发生变色甚至变质现象。如云水洞内,化学沉积物普遍呈灰黄色甚至发黑;开放仅数年的石花洞,也有一些本来很白的景石开始发黄变质,洞口附近的景石还有剥落现象。洞体围岩的崩塌,发现不久的黄院洞因周围采石放炮使洞穴围岩块体崩

7、落,一些洞内化学沉积景观已被震坏;半壁店采石场洞穴的崩塌更为严重,人已很难在洞穴中行走。113森林植被破坏,基岩裸露石山化北京西山碳酸盐岩地区,植被稀疏,且以半干旱草灌木为主。森林覆盖率很低,仅4%左右。除上方山、潭柘寺等少数风景区或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小面积森林以外,其他岩溶山区很少见到森林。无林的荒山则普遍分布。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据统计,西山地区的砂土流失量以岩溶山区为最大,432可达2×10m/km。水土流失的结果,使土层变薄,使生态演化向着恶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由次生林→萌生丛→灌草丛→岩石裸露,最终使岩溶地质景观石山化。现在该区

8、裸露的石山已占岩溶面积的一半左右。114不协调的建筑物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感岩溶景区的有些建筑物,由于建造时没有考虑到与景观的协调,因而破坏了景观的美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