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杏花村意象的文化内涵

论杏花村意象的文化内涵

ID:36637072

大小:1.49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3

论杏花村意象的文化内涵_第1页
论杏花村意象的文化内涵_第2页
论杏花村意象的文化内涵_第3页
论杏花村意象的文化内涵_第4页
论杏花村意象的文化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杏花村意象的文化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期阅江学刊No.12014年2月YuejiangAcademicJournalFeb.2014·审美文化研究(植物审美专辑)·论杏花村意象的文化内涵纪永贵(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摘要:杏花村意象是杏花意象与村意象相结合的产物,首先出现于晚唐。现存许浑、杜牧、温庭筠、薛能的四首诗不约而同地创设了杏花村文学意象,其中只有杜牧《清明》诗与酒家义项相关。明中叶之后,贵池杏花村被认定为杜牧当年吟咏《清明》诗的地方,从此,贵池杏花村与杜牧、《清明》诗的关系确定,地方风物也日渐丰富起来。康熙二十四年,贵池邑人郎遂编成《杏花村志》十二卷,后被《四库全书》存目书收录。民国四年,贵

2、池人胡子正编成《杏花村续志》三卷。杏花村作为地方文化资源不断地被保护开发。杏花村意象包含四种文化形态,即村诗文化、村酒文化、村落文化和村游文化。关键词:杏花村;村诗文化;村酒文化;村落文化;村游文化中图分类号:G07;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4)01⁃0129⁃10杏花村意象是由杏花意象与村意象相结合的村”之句开始,杏花村意象与杜牧《清明》诗遥相产物,首先出现于晚唐。现存许浑、杜牧、温庭筠、呼应,成为僻村酒家的代称。薛能的四首诗不约而同地创设了杏花村文学意作为地理上的村名,今存最早提及杏花村的①象,其中只有杜牧《清明》诗与酒家义项相关。

3、宋文献出于南宋,金陵有杏花村,但此村与杏花村文代诗词也有20多例咏及杏花村意象,元明清戏曲学意象无关,既无酒家之义,也未与杜牧《清明》小说中提及杏花村意象已非常随意,《红楼梦》大诗相牵连。明代初年,有文献显示,安徽贵池城西②观园里就有一处“杏帘在望”。从宋徽宗时周邦有杏花村。明中叶之后,因杜牧于唐武宗会昌四彦的词作《满庭芳·忆钱唐》“酒旗渔市,冷落杏花年至六年(844—846)任过池州刺史,此杏花村被收稿日期:2013-12-01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重点研究项目“《杏花村志》点校及杏花村文化内涵研究”作者简介:纪永贵,男,安徽贵池人

4、,博士,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研究。①关于《清明》诗是否为杜牧原创,学术界多有争议。该诗最早出现于南宋《锦绣万花谷·后集》,未署名,后来刘克庄《千家诗》将该诗归于杜牧名下。笔者颇疑杜牧对此诗的著作权,曾著《重审杜牧〈清明〉诗案》(《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献疑。但笔者近日读李定广《〈唐诗三百首〉有宋诗吗?》(《学术界》2007年第5期)一文中“由于唐代文献散失之严重,许多唐诗名篇皆首见于南宋以后文献”之观点,很受启发,认为在新证出现之前,《清明》诗归于杜牧名下的说法较为务实。②郎遂《杏花村志》卷十一记录了一份明洪武四年(1371)郎家的《户牒》:

5、“郎礼卿,池州府贵池县杏花村居住。”这份材料被证实是真实可靠的,同格式的户牒今共存19件。参见陈学文《明初户帖制度的建立和户帖格式》(《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4期)、方骏《明代户帖研究》(2011年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9阅江学刊:2014年第1期认定为杜牧当年吟咏《清明》诗的地方。从此,贵豚。”可知此时村、邨二字已经通用。至南北朝时池杏花村与杜牧、《清明》的关系确定,地方风物期,“村”的主要含义是指比较偏僻地区的老百姓也日渐丰富起来。而同时期金陵、徐州、扬州、淮的生活居住点,有“聚落”的性质,村与市往往相阴、麻城、南昌、玉山等处的杏花村因与杜牧无关,对应。未能沉

6、积相当的文化史料。而今世俗所知的山西在唐代之前,尤其是南北朝时代,村人群聚的临汾杏花村只不过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产生村落已经相当普遍。有人统计过六朝的村名,现的“杏花新村”,因为它没有历史根据,没有文献存史籍中能找到的有86个村名,如孝敬村、吴村、积累,没有诗词吟咏,没有文化内涵。平乐村、东亭村等,北魏也有38个村名。“这些村康熙二十四年,贵池邑人郎遂编成《杏花村名分布于今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1]志》十二卷,后被《四库全书》存目书收录。民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此正是南北朝时国四年,贵池人胡子正编成《杏花村续志》[2]三[3]代的政治、经济、军

7、事中心区。”卷。上世纪50年代开始,贵池开始复建杏花村,唐朝开始推行“村”制度,将所有野外聚落统早期只是概念复建,即将一些单位或地名冠以“杏一命名为“村”,并依据村内家庭户数的多少设置花村”字样,21世纪初开始实体复建,十二年来,管理者“村正”。“村”正式成为一级基层组织。已经建成两个杏花村文化公园。2012年,池州市“村”制度开始于武德年间,至开元年间逐渐完政府开始大规模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划拔土善。《旧唐书·食货志》:“武德七年,始定《律令》。地35平方公里,计划建成一个集传统文化与现代百户为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