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苏教)

《七律 长征》(苏教)

ID:36660870

大小:10.90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0

《七律 长征》(苏教)_第1页
《七律 长征》(苏教)_第2页
《七律 长征》(苏教)_第3页
《七律 长征》(苏教)_第4页
《七律 长征》(苏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律 长征》(苏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畅言教育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七律长征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作者简介课文导入丸崖岷泥丸山崖岷山w

2、ányámín字词积累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字词积累老师范读,请同学们画出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课文讲解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课文讲解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

3、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课文讲解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课文讲解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课文讲解艺术作品 中 的 长 征课文讲解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水拍云崖暖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

4、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课文讲解请同学们大声读开头两句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课文讲解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第一步先找出的是哪一句。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课文讲解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

5、,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课文讲解齐读最后两句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课文讲解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课文讲解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布置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