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讲座》PPT课件

《农牧交错带讲座》PPT课件

ID:36692668

大小:1.49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5-10

《农牧交错带讲座》PPT课件_第1页
《农牧交错带讲座》PPT课件_第2页
《农牧交错带讲座》PPT课件_第3页
《农牧交错带讲座》PPT课件_第4页
《农牧交错带讲座》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牧交错带讲座》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牧交错带讲座 (一)秦树辉2009.11.17.第一章生态交错带农牧交错带是生态交错带的典型类型一、生态交错带的概念、类型及特征㈠生态交错带的概念1905年,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克列门兹(F.E.C1ements)首次提出:用来描述一个物种从一个群落到其界限(分布边界)的过渡分布区。美国E.P.Odum(1971)定义为:生态交错带为两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带。1987年1月法国巴黎会议定义:“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由相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傅伯杰:“生态交错带是指不同

2、景观斑块空间邻接产生的与斑块特征不同的边缘带。”㈡生态交错带的类型1、生态交错带的空间类型⑴水陆交错带⑵干湿交错带⑶农牧(林)交错带⑷森林边缘带⑸沙漠边缘带⑹城乡交错带⑺梯度联合带⑻地表水/地下水过渡带2、生态交错带的时间类型短暂交错带、季节交错带、年际交错带、永久交错带3、生态交错带的尺度类型微型交错带、中型交错带、大型交错带、巨型交错带㈢生态交错带的基本特征⑴生态交错带是一个生态应力带。⑵生态交错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⑶生态交错带具有正负双重效应。⑷在一般情况下,生态交错带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人

3、类的强烈活动可导致多样性的降低。⑸生态交错带是环境敏感区域,很容易遭到干扰和破坏,因而是生态风险较大的区域。二、生态交错带的描述㈠生态交错带的结构描述⑴大小—生态交错带的面积或体积;⑵形状—生态交错带形状的规则与不规则性;⑶生物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分布等;⑷内部异质性—生态交错带的空间异质性;⑸密度—生态交错带的单位面积上群落类型的个体数量;⑹垂直性—生态交错带结构的总高度和成层性;⑺曲度—直线长度除以总长度;㈡生态交错带的功能描述指标⑴稳定性—生态交错带的抗干扰作用;⑵波动—生态交错带受干扰后的

4、恢复能力;⑶能量—生态交错带的生产力;⑷功能差异—生态交错带与相邻生态系统间的功能差异;⑸通透性—生态交错带对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通透能力;⑹过滤器—生态交错带对生态流有选择的通过作用;⑺源—生态交错带作为能量、物质聚集地向外辐射影响的作用;⑻汇—生态交错带汇集、累积能量、物质的作用;㈢边缘效应与原理1、边缘效应的概念边缘效应——指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类型在空间邻接时产生的边缘地带的特殊功能。2、影响边缘效应的主要因素:⑴群落形状;⑵群落面积⑶接触宽度;⑷接触时间;⑸相邻景观的相似性。⑹自然与人文干扰

5、的强度、频次和时间。3、边缘效应的基本原理⑴边缘生境与内部生境原理:在群落形状规则(园形或正方形)的情况下,面积越小,边缘生境与内部生境的比值越大,边缘效应越大;反之,面积越大,边缘生境与内部生境的比值越小,边缘效应越小。⑵边缘比(周长/面积)原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边缘比越小,群落形状越规则,内部生境越大,边缘效应越低;边缘比越大,群落形状越不规则,内部生境越小,边缘效应越高。⑶自然与人工原理:大多数自然类型的边缘是曲折、复杂、和缓的,而大多数人工类型的边缘是平直、简单、僵硬的。⑷边缘种与内部种(敏

6、感种)原理:边缘效应较大的群落,边缘种与内部种的比值加大,边缘效应较小的斑块,边缘种与内部种的比值减少。⑸平直边界与弯曲边界原理:生物在平直边界上多与边界平行运动,而在弯曲边界上多沿垂直方向运动。平直边界与弯曲边界原理第二章农牧交错带一、农牧交错带概念的提出感性认识上:按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区划,以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通辽、张北、榆林、兰州、玉树至拉萨附近)为界,可分为两大区。以东、以南是种植业为主的农区,以西、以北是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赵松乔最早提出农牧交错带的,他认为农牧交错带是:①

7、是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向西北内陆干旱区过渡的地带;②是集约农业区向游牧牧业区过渡的地带;③是集约农业地带向粗放农业地带过渡的地带;④是圈养畜牧业向游牧畜牧业过渡的地带;⑤是农耕文化向游牧文化过渡的地带。以后,周立三等、赵松乔等、周廷儒等均对农牧交错带的定义、界线、范围以及农牧业生产配置、农业区划和环境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共同的结论是:中国北方存在着由东(南)部农业区向西(北)部牧业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带。二、农牧交错带地理位置的确定关于农牧交错带范围的界定,最初学者们都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线划分,从内

8、蒙古高原东南缘,经辽西、内蒙古东南和中南及西南部、冀北、晋陕北部和宁夏中部,现在被称为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寒旱,农牧交错带南进气候寒旱,农牧交错带南进气候暖湿,农牧交错带北退气候暖湿,农牧交错带北退未来暖湿期农牧交错带的变化未来干燥期农牧交错带的变化但用400mm等雨量线的划定方案忽略了在我国川西、滇西北地区事实上还存在着一条明显的农牧交错地带。它在形成、演变与特点上都与北方农牧交错带有很大区别,故被称为南方农牧交错带。这一农牧交错带位于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