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ID:37816696

大小:396.1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31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_第1页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_第2页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_第3页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_第4页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4-73草业科学26卷4期4/2009PRATACULTURALSCIENCEVol.26.No.4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王志伟,王平,王迅,张学通,陈全功(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摘要: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是以农牧交错系统特殊的生态状况为基础,考虑到现有

2、的自然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人类的积极影响,选择目前与潜在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响应3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因子以及生态总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因此,根据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取标准,将为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生态安全中图分类号:F31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0629(2009)042006421031中国农牧交错带调查,首次将农牧交错带的认识范围从北

3、方延伸1.1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概念作为生态过到西南地区,从而将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范围完整渡地带的农牧交错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地勾勒出来,即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经辽西、冀[122]北、晋陕北部和宁夏中部,在甘青交界处转而南北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最[8]早提出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并进行研究的是赵走向,经川西、滇西北,包括南、北两段。周立三[3]松乔,当时称为“农牧过渡地带”,他在1953年等以干燥度和降水量为标准,界定农牧交错带所撰写的“察北、察盟及锡盟一个农牧过渡带大致处于干燥度为1.50~3.49的半干旱区,亦即地区经济地理调查”中认为

4、研究区是一个典型年降水量250~500mm的2条等雨量线之间的的农牧过渡地带:从外长城已有的集约农业地区域,其范围大致包括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黄带向北递变为粗放农业区、定牧区、定游牧过土高原北部。中国种植业区划中以大致400mm[3]渡区以至游牧区,年降水量400mm上下。降水等值线为界定指标,指出其范围是内蒙古阴1958年周立三在甘肃、青海农业区划研究中将山山脉以南至宁夏、陕西、河北、辽宁等长城沿线[4]其称之为农牧交错地区。艾南山认为我国的共110个县(旗、市)[9]。韩建国以半干旱的农农牧交错带起源于欧亚大草原,由于受东北、牧交错带分布为指

5、标,研究了农牧交错地带的可西南走向的大、小兴安岭及华北山地,内蒙古持续发展状况,指出其位于从大兴安岭东麓经辽高原等地貌和季风气候的影响,东西走向的欧河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祁连山东段至亚大草原东段到我国后折向西南,这种森林草青藏高原东南缘(包括川西、滇西北)跨越12个省原带在大尺度(千年以上)气候变迁以及人类[2](自治区)的160个县(市)。赵哈林以年降水量活动干预下,逐渐演变为农牧交错带,其本质300~450mm、年降水变率15%~30%、干燥度[5]属性是草地生态系统。根据1987年法国巴1.2~2.0为指标,指出其范围为北起大兴安

6、岭西黎召开的SCOPE会议和1986年Forman的研[627]究,农牧交错带是生态交错带的组成部分。3收稿日期:20082052121.2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范围及界定1959基金项目“:863”计划数字农业技术课题(2006AA10Z241)作者简介:王志伟(19832),男,陕西府谷人,在读硕士生。年,赵松乔进行了川滇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地理E_mail:wzw1206@163.com4/2009草业科学(第26卷4期)麓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向南至内蒙古通辽市和1.3中国农牧交错带的现状与特点农牧赤峰市,再沿长城经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交错带

7、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域与畜牧业区域相交汇中南部向西南延展,直至陕西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和过渡的地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10]和宁夏南部的交接处。这种按农业气候区划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其分布斜贯我国指标对农牧交错带的界定最为经典,确定的农牧东北—西南,处在我国生态环境和地域经济的一[11]交错带为很多专业和学者所接受。陈全功等个重要分界线上。该带以东南,是我国主体农业依据中国草业开发与生态建设专题数据库提供的区和经济发达区;该带以西北则集中了我国大部基础数据,以牧草生长的适宜度模型为依据,选取分的少数民族。在自然条件上,该线东南是湿

8、润、了9个生态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合理半湿润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环境条件论建立了农牧交错带生态因子评定模型,并利用较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