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员流动规划

内部人员流动规划

ID:36738491

大小:4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4

内部人员流动规划_第1页
内部人员流动规划_第2页
内部人员流动规划_第3页
内部人员流动规划_第4页
内部人员流动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部人员流动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部人员流动规划宋联可——内部流动,调整人员结构——内部流动,整顿军团内部人员流动规划是指,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变化和组织发展战略,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内部人员流动,实现在未来职位上配置内部人员的规划。在第二篇,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和供求,比较两个预测的结果就可分析出未来哪些人员缺乏、过剩、或是不匹配。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人员流动来实现HR平衡。根据流动的方向,可分为内外流动和内部流动,内外流动又可再分为从外流向内和从内流向外。内外流动有助于企业新陈代谢,从外流向内已在第四章介绍,从内流向外将在第六章分析,

2、本章则是集中探讨内部流动。内部流动可以促进企业血液循环,是流动的核心渠道。如果一个HR经理自以为人员结构合理,而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人事变动,那这个组织的人员结构很可能已经僵化。内部人员流动规划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流动补充未来的空缺岗位,二是通过流动培养员工,事实上,培养员工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其适应未来的岗位。根据这两个目的,可以把内部人员流动规划的内容分成两个主要部分,即长期流动和短期流动。一、长期流动长期流动是指,根据员工过去的工作表现,将其安排在更适合的岗位上。虽然称为长期流动,但并不是指员工永久性地到新岗位工作,

3、只是在当前情况下认为他较适合在此岗位发展。这种流动的目的是让员工到更适合的岗位,因此,不包括以培养、观察等为目的的短期流动。(一)为什么要流动为什么要流动?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又值得推敲的问题。相信经理人不会怀疑人员需要流动,但不见得都清楚原因。如果不清楚为什么流动而引导流动,这难道不是件很危险的事?企业和个人都在不断变化,过去适应,不代表未来也适应。为了追求适应性,不得不求助于人员流动,使其“流”到更适合的位置,重新达到平衡。关于人员流动的原因,不少学者进行了分析,下面仅介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勒温(

4、K·Lewin)认为个人绩效可以用B=f(p,e)公式表述,其中B是个人绩效,p是个人能力和条件,e是所处环境。该公式表达的含义是,员工的绩效与个人的能力和条件相关,也与其所在的环境相关。当p和e相匹配时,环境支持员工发挥个人能力,创造较好的工作绩效。但是当p和e不匹配时,环境会成为员工发挥个人能力的障碍,表现出较差的工作绩效。p在较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而e的变动往往更难,因此,使二者较快匹配的办法,是工作调动。分析每个人的p,将其调动到更适合的岗位,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美国学者卡兹(Katz)提出组织寿命学

5、说,认为组织寿命与组织内信息沟通有关。他通过对大量科研组织调查,绘制出卡兹曲线,曲线表明:在1.5~5年期间,信息沟通水平最高,获得成果最多;不到1.5年的期间,成员相互不熟悉,信息沟通水平不高,获得成果不多;超过5年,成员相互失去新鲜感,可供交流的信息减少,信息沟通水平不高,获得成果也不多。为防止组织老化,建议人员流动,使组织恢复活力。卡兹还指出,流动不宜过快,应间隔大于2年。人的一生一般流动7~8次,过多反而会降低效益。美国学者库克(Kuck)提出创造力周期的统计曲线,认为人员流动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力。库克根据研

6、究生参加工作后创造力发挥情况绘制出一条统计曲线,这条曲线被称为库克曲线。库克曲线表明,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创造力不断增长;毕业后参加工作初期(1.5年),第一次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和新鲜感,并且新环境激励,促使创造力快速增长;创造力发挥峰值区(1.5~2.5年),是出成果的黄金时期;随后进入初衰期(2.5~4年),创造力开始下降;最后进入衰减稳定区(4年以后),创造力继续下降,并稳定在一个固定值。如不变动工作,创造力将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为激发创造力,组织进行人力资源再配置,变换工作。当员工走完一个S曲线时,可为其规划下一

7、个S曲线,不断激发创造力。日本学者松义郎提出目标一致理论,认为个人实际发挥的能力可用公式F=Fmax·cosθ(0≤θ≤90º)表示,F是个人实际发挥能力,Fmax是个人潜在的最大能力,θ是一个夹角,用来表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差距。当θ=0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个人潜能得到全部发挥;当0<θ≤90º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个人潜能的发挥受到限制。解决的途径有二,一是使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拢,二是通过流动让个人到与其目标比较一致的岗位上工作。勒温认为人员流动可使人与环境实现匹配以提高工作绩效,卡兹认

8、为人员流动可提高信息沟通水平以提高工作成果,库克认为人员流动可激发创造力,松义郎认为人员流动可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倾同以开发个人潜能……各种学说研究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但其结论基本一致,即应该鼓励一定程度上的人员流动。(二)人员流动原则从理论上讲,人员流动对企业有利,要鼓励一定程度上的流动。但是,不能为流动而流动,盲目的流动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